沉醉湘水54(1 / 1)

第六卷上善若水紹書香 第52章後記

《沉醉湘水》結集,有緣於瀏陽市老領導周青雲的激勵,繼有鄧永吾老前輩的“東山之夢”,特別是在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嶽麓書社首席編輯唐浩明先生的開示下,才得以努力進取,奮筆成書。

瀏陽是一塊“文化沃土”,一曲《瀏陽河》唱紅了神州大地。喝瀏陽河水長大的“七溪山人”,沉醉其中,它“染綠了湘江水”、“映紅了洞庭波”,深受湘水、湘人、湘文化的影響,遂用拙笨的筆,生發開來。

在曆史文化大觀園中,“山人”鬥膽地觸及了雲蒸霞蔚的湖南尤其瀏陽的部分近現代史。在挖掘史料過程中,得到了原瀏陽縣老領導、老前輩張紹春、萬曉陽、何寒光、魏嫡媛、陳祥禎、藺萬珍、尹信達、陳鬆秋、許先鐵、周禪新、王義臣、賴立齋、鄧永吾、龔友生、龔厚華、李壽長、李楚斌、李移豐,以及陳興貴、劉雯、羅光菊、徐悅民、羅光桃、焦傳愛、魏子吾、陳靖之等親友的支持幫助。特別是“文光杜鵑映洞庭”一稿形成後,有的是在醫院審閱,提出修改意見。他們認真負責的精神,著實令人感動。

如果說,“山人”的曆程,有緣唐浩明先生所言“是被張家界的山水催化”;那麼,給予機緣、令人難忘的中國銀監會湖南監管局領導蔣民生、施愛平、楊俊文、餘龍武、歐亞平、王大慶、陳延喜、李賽輝、田本全、艾建華、朱遠榮、謝篤蘭等同誌和張家界同事的關懷與幫助,則是讓我感悟靈性的源泉。是他們,才使我有可能親密接觸“山水”,學習了解,開闊視野,研讀文化,受益終身,綿延花開。

在“山人”創作過程中,內蒙古自治區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銀監會內蒙古自治區監管局黨委宣傳部部長海德才先生,給予熱情關注和指點。

湖南銀監局宣傳部時任副部長陳黎明、張京華,給予關心支持,或為我拍攝照片。

我的啟蒙老師張海帆,年屆86歲高齡,長期關愛弟子,審閱了所有作品,並撰文、賦詩致賀,予以激勵。

《沉醉湘水》結集,大多數作品刊發在湖南作家網、中國金融文化網、《金融作家》和《財富地理》雜誌等。謹此,對給予我熱情關注的編輯先生、女士,以及閱評者致以衷心謝忱。

本書的出版,得到原瀏陽縣委副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周青雲同誌的厚愛,他以年近80高齡,認真審閱書稿,並提出有關意見,還親自撰寫“有感”。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唐浩明先生,對作者十分關懷,百忙之中,認真審核,作序激勵。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名譽主席譚談先生,長期給予關懷厚愛,欣然為書名題贈“墨寶”——沉醉湘水。

湖南省文聯廖靜仁、趙濤先生,瀏陽市委副書記吳震,長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吳洪,長期給予關愛和支持。潘靜玲、胡伏珍老師,認真審核校對,付出了努力。

書稿付印,特別感謝中國文聯出版社的厚愛,感謝張立雲、曾小平和張巧玲的幫助。衷心感謝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的人。

“曆史文化”,仁者心動,需要的是關愛與嗬護。

水平有限,錯誤和疏漏難免,敬請讀者諸君批評指正。

胡玉明

2012年3月28日於湘江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