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郭女王與甄洛(2 / 3)

按照常理,曹丕既成了皇帝,甄洛作為原配夫人,而且是長子的母親,再加上婆婆卞氏的喜愛,皇後的寶座本該非她莫屬,然而,曹丕卻沒有行動。稍微有點政治嗅覺的人都會看出有點不對勁。事實上正是如此,一場宮廷奪床鬥爭突然白熱化。

當時曹丕已有六位妻子,其中最具競爭力的是郭女王。她比甄洛更年輕,更漂亮,更具有政治智慧。史書上有“後有謀”的話。想當初,曹丕在曹操諸子的世子之位爭奪戰中,郭女王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而且曹丕在登上帝位時,甄洛遠在鄴城,郭女王則跟在身旁。當時曹丕雖封了太子,卻讓皇後寶座虛懸,說明他無意讓甄洛當皇後。依當時的情況看,郭女王幾乎已經十拿九穩可以當皇後了,但甄洛終究是個攔路石,所以她要向甄洛下手。

郭女王的父親郭永在東漢末年曾任南郡太守,據說她從小也是與眾不同,因此很為父親看重,說她有“女中王”的氣度,因此便在閨名之外,為她取字為“女王”。因為生逢亂世,她的家人死於黃巾起義中,她由官宦人家的小姐淪落為婢女,被當作禮品送給了曹丕。郭女王的聰明智慧很快引起了曹丕的注目,並且嶄露頭角。有趣的是,郭女王比曹丕大三歲,甄洛比曹丕大五歲,這個曹丕似乎有點戀姐情節。

在郭女王剛剛得到曹丕重視的時候,甄洛已經在後宮有了穩定的地位,但是由於郭女王長期在曹丕身邊,所以曹丕的天平慢慢向她傾斜。

郭女王用了什麼惡毒的手段陷害甄洛,說法不一。《三國誌》中說,甄洛因為不能馬上當皇後,口有怨言,還寫了一首詩,結果讓郭女王抓住把柄,向曹丕打小報告,以至惹來殺身之禍。這個說法不太可信。甄洛具有溫柔機警的性格,也是一個極有心機的人。她了解當時婦女的地位,更了解自己是再嫁之身,她很能克製自己,所以史書上特別強調她從不忌妒。麵臨是否能當上皇後的重要時刻,她可能忍不住表露出失望和抱怨,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至於激烈到激起丈夫殺機的地步。所以,一定還有更惡毒的原因。有史書上說,郭女王不但舉報甄洛口出怨言,還說了一番要命的話——她暗示曹丕說,甄洛的兒子曹叡可能是前夫袁熙的兒子。她對曹丕柔情蜜意地說:“我倒不是真的相信她懷著袁家的孩子,雖然有那種可能性。七八個月生產,也沒有什麼不對。可是,假如這種消息傳播出去,而萬一曹叡繼承帝位,到時候有人以此為借口不效忠於他,就會影響帝國的安全。”曹丕信以為真,親自到鄴城向甄洛求證。甄洛大哭:“您當了皇帝,有權選擇皇後,但您不該血口噴人,誣蔑自己的親生兒子。”

無論怎樣,甄洛難逃一死。曹丕忘了昔日“癡立落劍”的恩情,逼甄洛服毒自殺,當時她年僅40歲。此時距曹丕稱帝還不足一年。甄洛死後,曹丕和郭女王懼怕她向閻羅王控告,所以下令把甄洛的屍體特別處置,頭發披到臉上,用糠塞住她的嘴,讓她上告無門。殺人不過頭點地,曹丕以如此殘忍的手段對待自己的發妻,連屍體都不放過,堪稱一個混蛋。還有一種可能,對甄洛屍體的侮辱是郭女王一人的主意。在那個年代,皇帝殺死妃子是常見的事,曹丕不可能因此懼怕閻羅王,所以此事純粹是郭女王做賊心虛的結果。

這件事做得非常隱秘,除了當事人和一些核心服務人員外,沒有他人知道。甄洛的兒子曹叡當然也被瞞著。本來曹叡沒有機會繼位,但是一次圍獵中他獲得了轉機,成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