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的一天,中央紅軍第1軍團剛過了貴州的桐梓,就跟四川軍閥劉湘的教導旅接上了火。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為了不影響中央和後續部隊前進,紅1軍團邊打邊走。第三天強渡了土城河,向赤水方向進發。
一天,戰士伍生亭和楊副班長等3人送信到紅1軍團1師,又帶著陳光師長的回信匆匆地趕回軍團部。剛離開前沿,就跟一股敵人幹了一仗。因送信要緊,他們3人很快撤出了戰鬥。伍生亭右臂不幸負了傷,鮮血染紅了右衣袖。為了趕任務,他不顧傷痛,一聲不吭地向前走著。
走到一個小山岡上,他們看到遠處幾匹駿馬飛奔而來。快到近處時,他們看清騎在前麵的一個人身材高大,麵目清瘦,是軍團政委聶榮臻。
"報告政委,信已送到。這是陳師長的回信。"楊副班長敬禮報告後,取出信件交給聶政委。
聶政委回禮後翻身下馬,看過信件便說:"小鬼,你們的任務完成得很好。路上沒遇到敵人吧?"他們3人正準備回答,突然,聶政委發現伍生亭的右衣袖被鮮血染紅,便走近他說:"小鬼,你負傷了!"小伍怕自己的傷勢讓聶政委擔心,忙說:"沒有。"可聶政委關切地說:"那你把槍放下,脫下衣裳。"小伍在脫衣裳時,右手有些不便。聶政委小心地幫他脫下右衣袖,仔細地察看了傷口。子彈穿過右大臂肌肉,擦傷了骨頭,傷口還在不斷地流血。他急忙掏出急救包,正要包紮,又似乎想起了什麼,便把警衛員叫來,要了兩塊銀元,用它們將傷口夾住,小心地包紮起來。
聶政委一邊包紮一邊問小伍:"小鬼,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伍生亭。17歲。""你這個小伍,打起仗來受傷了都不曉得。真是個小鬼。""首長,我曉得。當時形勢緊急,沒顧得仔細看。"聶政委為小伍包紮好傷口,血也基本止住了。聶政委又關切地問小伍:"痛嗎?""不痛。我還能繼續執行任務!"小伍邊說邊搖了搖右臂。可是這條傷臂隻是晃了晃。
"我們的戰士個個都是好樣的!"聶政委讚許道。他走到坐騎邊,飛身上馬,又返身回頭,對和小伍一道去送信的兩個戰士說:"你們倆把小伍送到衛生部去。"小伍想要求留下。可話還未說出口,聶政委就愛撫地對他說:"這是命令!"說完便縱身策馬急馳而去。
小伍望著聶政委遠去的身影,一股暖流從心中流過。
當天晚上,小伍被送到衛生部。由於失血過多,他處於昏迷狀態。當時由於醫療條件的限製、傷員又太多,未能很好醫治。第二天,他的傷口發炎引起高燒。過了幾天,手臂腫得像大腿一般粗。當他從昏迷中醒來,看到醫生們給傷員做截肢手術,心中十分難過。他想到他還這麼年輕,如果失去右手,將怎麼拿槍幹革命呢?他想保住自己的右手,又擔心醫生對他下命令,他真不知該怎麼辦。
負傷後的第五天早上,他在朦朧中感覺到一雙大手在撫摸他的額頭。他睜眼一看,是聶政委。他想坐起來,聶政委忙按住他說:"小伍,好點了吧?"小伍答道:"好些了。"聶政委叫護士拆開繃帶,察看了傷情,又走到一邊找醫生們了解情況。
這時小伍發現,不單聶政委來了,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參謀長左權、1師師長陳光、2師師長劉亞樓等首長都來了。小伍真是感慨萬千,現在每天都有數十萬敵人對紅軍圍追堵截,而我軍人少、裝備差,戰鬥這麼激烈、殘酷,有多少事要首長們去考慮處理?可首長們在百忙中卻專門抽出時間,挨個地看望傷員,真是戰士們的貼心人啊!突然,小伍聽到醫生說,可能要對他做截肢手術。他使勁爬起來,大聲喊道:"我不能把手鋸掉!"聶政委趕忙回身過來,扶小伍躺下,一邊安慰他,一邊對醫生說:"不鋸手就沒有別的辦法嗎?""目前缺醫少藥,條件又不好,把手鋸掉可能好得更快。"醫生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