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觀念和行為的變化,源於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變化和用人單位擇才標準的變化。1999年的高等教育大擴招,使大學畢業生的規模急劇擴大,大學畢業生與社會需求之間的“供求天平”發生傾斜。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了一個熱門的社會和校園詞彙。這裏,我們姑且不論大學生就業難是不是一個誇大的結果,但不容置疑的是,大學生就業形勢趨於嚴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能夠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每個大學生都極為關注的話題。

畢業擇業不能是短時行為,就業指導不能是大學生的季節性快餐。畢業擇業發生在大學畢業的那一年間,但是大學生對擇業的認識,包括用人單位的擇才標準,對大學生的優劣評價,則應該從進入大學校園時就開始積累;對職業的規劃,則應該與學業的發展緊密相連,學業是就業的前提與基礎,是成功職業生涯這一“活水”的“渠”與“道”。當然,沒有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就不可能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與奮鬥目標。畢業擇業不是人生長河中的孤立事件,它是整個職業發展生涯中的重要一環。就業技巧不可能根本改變人才的內在實質,隻能將內在進行充分與合理的展示。因此,對大學生的擇業指導,不能局限在擇業技巧的傳授、講解上,而應該放眼職業生涯的發展,立足為成功就業做長期而紮實的準備,把就業融入學業與校園生活,而不是尋找工作前的短時間的技巧速成。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工作是牽扯到千家萬戶的大事。麵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做好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已成為當前高等學校改革與發展的一項緊迫任務。而要做好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就需要高校就業指導部門認真探尋就業指導的客觀規律,為大學生提供及時而科學的指導和服務。鑒於此,對就業指導進行全麵分析和研究,編寫一套科學係統、具有較強指導意義的教材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組織有關人員編寫了本書。本書是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前提下,結合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職院校發展的特點,根據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求職就業需要而編寫的教材。本書旨在幫助大學生全麵了解就業指導的曆史、意義、內容和方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