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永恒的青春——追記“自覺踐行黨員先進性的好戰士”黃勇烈士(1 / 3)

1月26日,龍城柳州。早春的風,拂著軍營特殊的生日晚會。

夜航歸來的戰友,從機場邊采來一捧野花,晶瑩的露珠還不曾消退。

“勇子,想你!”

四壁無語。白牆上,黑框中,微笑依舊。

笑容,定格在半年前——2003年7月23日,湖南邵陽,探親的廣州軍區空軍航空兵某部士官黃勇拚盡最後力氣,將一位不慎溺水的大學生推向生之彼岸,自己卻被卷入漩渦,22歲的青春成了永恒。

蠟燭亮了,23簇溫暖的火苗。生命的光焰,灼灼躍動……

好兵黃勇

1998年12月,18歲的黃勇走進軍營,哼著彼岸樂隊的“十個美夢蓋過了天空”。

新兵第一課,美夢與現實拉開了距離。

一下子從喧囂的城市來到冷清的軍營,令人難以適應。揉著酸痛的胳膊,他給中學好友寫信:“白天訓練,晚上還得到路燈下頂著北風踢正步,有時還得讓毛毛雨‘刮耳光’,真不好受……昨天下午訓練單、雙杠,我一個也不能做,可及格得8個(滿分16個),不知道半個月後拿什麼來考核?”

吃辣椒長大的湖南伢子,天生三分不服輸。被譽為“南疆雄師,長空利劍”的英雄部隊,更是一種無聲的激勵。走出部隊的榮譽室,黃勇找來本團四位戰鬥英雄的畫像,悄悄夾在日記本中。

軍營如爐,悄然鍛造著一塊好鋼。

家中就一個男孩,黃勇入伍前沒洗過衣服。中隊指導員徐永剛發現,這個新兵常往營區附近的裁縫店(兼洗衣)跑,便叫住他,黃勇衝指導員嘿嘿一笑:“洗一件才三塊錢!”“我幫你洗,打五折。”指導員說笑著轉身走進水房,邊洗邊講解要領。

第一個崗位是機務特設員。

空曠的機場無遮無攔,夏天地表溫度高達五六十攝氏度,一身工作服剛被驕陽蒸幹,又讓汗水浸濕。冬天,刺骨的寒風直愣愣往身上撲往脖子裏灌。可是,老兵們卻像鉚釘一樣把自己鉚在機場,100多分貝的飛機噪音中,一呆就是十幾個小時。

進場第一天,師傅讓他伸出雙手:“機務就是戰鷹的保護神。記住,你的左手托著國家的財產,右手托著戰友的安危。苦點兒值得,再累,也不能出半點差錯。”

一本《飛機維護規程》,他隨身揣著,翻得卷了邊。一次給飛機充完氧氣後忘了簽字,他在當天的日記裏連寫三遍“機務無小事!”不管哪架飛機遇到問題,有沒有安排加班,他都主動留下來,邊看邊問,忙這忙那。

新兵訓練結束,黃勇門門優秀,第一個獲準單獨作業。

披星戴月,日複一日。黃勇品嚐著平凡的意義、艱苦的價值,感悟著“軍人”兩個字的豐富與深沉。

他愛唱歌,參軍時,帶來了兩大本手抄的流行歌曲集。軍營,讓他感受到歌唱的另一種魅力。

在1999年6月9日的日記中,黃勇這樣寫道:“今天晚上在俱樂部練歌,大家熱情都很高。……以前不明白唱歌還能唱出軍威、國威來,現在我總算明白了,軍歌也許並不動聽,唱卡拉OK也唱不出那味道,但經我們當兵的一唱,效果就不同凡響!它是那麼的雄壯,給人一種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令人心胸為之開闊,心情為之舒暢。多麼雄壯的歌聲。”

人生不是一路順流。

想考軍校,名額有限。將失落甩在身後,黃勇參加了全國高等教育法律專業自學考試,兩年苦讀,順利通過10門功課。

2000年底,義務兵服役期滿。當財政所長的父親在老家聯係好了單位,一封封家書催得緊。去留兩難,黃勇選擇了軍營,選擇了大局。

2001年,二中隊急需業務骨幹,點名要調黃勇。正在入黨前的考察期,到了新單位,一切還得從頭來。黃勇隻說了句:“需要就是命令。”

挫折和考驗是道坎,黃勇卻把它們變成一座橋,順流逆流之間,完成了普通青年到優秀士兵的跨越。

“三百六十行,唯有軍人,是用鮮血和生命為祖國服務的,我喜歡這一行。”

參軍4年半,4次嘉獎,兩度評為優秀士兵,8次執行重大任務,兩次參加重大演習,安全保障飛行820架次、450多小時。他維護過的11架飛機,優良率達100%。

2003年7月,12名新兵分到中隊。隊長把他們交給黃勇,唯一的要求:“帶出像你一樣的兵!”

生命日記

黃勇走了,留下厚厚4本日記,記錄著這個普通士兵的成長軌跡。

湖南邵陽,孕育過魏源和蔡鍔的土地。從這裏走來的黃勇,好學多思,剛烈中藏著沉靜。他愛讀書,從《毛澤東選集》到《鄧小平文選》,從《東周列國誌》到《魯迅雜文集》,從《資本家巔峰叢書》到《信仰與理性的辯難》。多少次,指導員把他從水房的燈下趕回屋睡覺,最後隻得特許他在學習室裏呆到晚上1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