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最後的榮耀(2)(1 / 2)

當蒙古的將士們磨刀霍霍,準備開始洗劫甘州的時候,耶律楚材急忙向成吉思汗進言,他對提出各種屠城策略的將領嗤之以鼻,堅決反對繼續這種野蠻的行為,他對成吉思汗說:“大汗,搶劫這些城市確實能夠短時間內得到一筆財富,但是更大的財富隱藏在背後,這種竭澤而漁式的財富獲取方式並不能持久,不應該再繼續實行。如果我們保留這些城市和居民,那麼利益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您的口袋,通過征稅的方式,比如征收土地稅、各種商業稅、人丁稅,每年可以拿到幾十萬白銀的稅收,比起一次性獲取,獲取的利益更多。”

成吉思汗雖然曾做過很多殘忍野蠻的事,但實際上,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所以當他得知留下城市和居民反而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時,毫不猶豫地接受了耶律楚材的建議,並要求他來製定詳細的征稅辦法。

誓死掃滅西夏

此時的西夏朝廷已經亂成一鍋粥,李德旺把身家性命都寄托在阿沙敢不身上,誰想到阿沙敢不嘴上說得痛快,真正打起來如此不堪一擊,精銳盡失的西夏已經失去救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李德旺身體本來就很虛弱,加上性格懦弱,頻繁地受到驚嚇,沒等到興慶府被攻破,他就先一步去世了,幸運地沒有成為亡國之君。繼承西夏皇位的是南平王李(睍簡體),他是李德旺的侄子,神宗李遵頊的孫子,即位時還未成年,在位僅兩年。

蒙古大軍攻占了甘州以後,勢如破竹,又將涼州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這樣一來,河西走廊就被蒙古占領了。1226年年底,成吉思汗率軍直指興慶府南部的重鎮靈州。靈州城守將是西夏的廢太子李德任,他本是神宗所立太子,因為進諫父親與金議和,被否決之後幽禁於靈州城內。

末帝李睍釋放了李德任,並且命李德任全力守城,然後向全國發出征兵令,隻要是能戰之人皆不能逃。無奈西夏的精銳已在賀蘭山全軍覆沒,現在征來的這支軍隊,人員參差不齊,幾乎都是沒拿過刀的、沒殺過人的,勉強湊夠了十萬人。

李睍親自召見了大將嵬名令公,對他說:“將軍身上的擔子不小,此一戰若不能守住靈州,則興慶府亦將不保,我大夏的命運全仰仗將軍了,望將軍勉力為戰。隻希望能夠多抵擋些時日,這樣我也好通過外交手段來尋找轉圜的餘地。”

嵬名令公振奮精神,表示定會全力以赴,將蒙古大軍攔在靈州城外。當年蒙古第一次攻打西夏的時候,就是他統兵作戰,結果五萬西夏軍隊敗給蒙古,如今竟然還能夠再次統率軍隊,隻能歎息西夏朝中無人,軍中無將。

蒙古軍大舉攻城,李德任拚死抵抗,他發動全城的百姓參與守城,並親自登上城牆作戰。隻可惜西夏士兵的戰鬥力難以與蒙古相比,圍困日久,靈州城被攻破。嵬名令公逃回興慶府,李德任不屈而死,他的兒子李惟忠時年僅七歲,但是不求偷生,隻求速死,被蒙古將領救下,成為拙赤·合撒兒的養子。李德任父子兩代精忠報國,可惜生不逢時,不能大顯其才。

1227年,成吉思汗派出大將阿魯術率軍圍困興慶府,自己則帶兵順著黃河征服了沿線各個重要城市,徹底地將興慶府與其他政權分隔開。至此,西夏僅剩一座孤城興慶府,再無援軍可以期待。

阿魯術率領大軍團團圍住興慶府,采取圍而不攻的戰術,雖然興慶府的糧食儲備充足,水源也可以保證,但是長時間處在圍城之中,人的心態是最難以把握的,很可能會出現變數。

成吉思汗很清楚興慶府防禦工事嚴密,城池堅固,很難在短時間內攻破,因此需要製訂周密的作戰計劃。正巧此時已入夏季,成吉思汗決定南下六盤山避暑,待秋涼之時,率領主力部隊再前往興慶府。

生前身後事

成吉思汗沒有前往興慶府,避暑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自去年墜馬受傷之後,他的身體一直沒有完全好轉,高燒不退的狀況時常出現,成吉思汗已感到身體越來越虛弱,沒有精力指揮這場圍城戰了。但是這也讓他更迫切地想要攻下興慶府,因此,成吉思汗派出使臣前往西夏,逼末帝李睍投降。

聽聞蒙古使臣前來,西夏朝廷內部分成了分明的兩派,一派表示要與蒙古決戰到底,他們堅信敵人無法攻破興慶府;另一派則希望投降蒙古,結束這場戰爭,爭取通過金銀財寶來保住興慶府,讓蒙古人不要屠城。

李睍覺得隻有一座孤城根本無法與蒙古抗衡,不如提出議和,然後再尋後策。其實這有一點一廂情願,所謂城下之盟,都是優勢的一方提出議和,劣勢的一方是根本沒有這個權利的。

成吉思汗對李睍議和的提議不置可否,他再次派出使者前往興慶府,對李睍說:“這場戰爭是由於你們背信棄義引起的,如今卻想要議和來結束,真是癡人說夢!你們以為蒙古人很愚蠢嗎?不過我不是無情之人,念在舊日的關係上,如果你將興慶府中所有的財物都獻給大蒙古國,然後你親自來到我的帳前賠禮道歉,乞求原諒,或許我會同意的。但是如果你妄圖抵抗到底,那麼我一定會屠滅興慶府,一個人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