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接受改造,走向新生(1 / 1)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也隨之垮台。溥儀在逃往日本的途中,於沈陽機場被蘇聯傘兵俘虜,後押往蘇聯。溥儀在蘇聯度過了5年的拘留生活。1946年8月溥儀被押解到東京,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作證。1950年,蘇聯政府把溥儀等一批偽滿戰犯轉交給中國政府。

溥儀在哈爾濱戰犯管理所裏,經過了一個從疑懼到認罪到接受改造的過程。他初到戰犯管理所時,心裏充滿絕望與恐懼,不相信中國共產黨的改造政策,不肯認罪。同時,他處處不肯放下皇帝的架子,拒絕接受改造。對於溥儀的這種態度,戰犯管理所從各個方麵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溥儀的態度有所轉變。1953年,在對戰犯罪行進行調查時,溥儀開始逐步認罪。

1956年,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經勝利在望,為了促進戰犯的認罪和改造,人民政府組織他們到東北各地去參觀學習,溥儀親眼看到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短短的時間取得的偉大成就,受到莫大的教育。之後,他認真接受改造。被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9年中,他徹底放棄了“複辟、中興、當皇帝”的念頭,並盼望能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身份重返北京與親人團聚。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10周年前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布特赦令,溥儀被特赦釋放。他終於由一個清朝末代皇帝,被改造成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一個微有寒意的初冬早晨,從東北開來的列車噴吐著大團蒸汽,進入落成不久的北京新車站。當一位瘦高個兒旅客出現在車廂門口並大步走上月台時,迎候的人們擁上前去。這位頭戴棉帽、身穿嶄新棉幹部服的人,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溥儀的前半生,既當過“關門皇帝”、傀儡皇帝,也當過囚徒、戰犯,什麼都嚐過了,卻沒嚐過“自由”的滋味。他回到北京,隻覺得天是那樣的湛藍,人又如此的親熱,吸一口空氣都感到心曠神怡。

1960年2月16日,新春佳節剛過,溥儀把這一天視為“幸福生活的開始”。這天,他遵照周恩來的指示,隨市民政局專程送行的殷兆玉,來到西山腳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他並非來觀賞花卉,而是來上班!他高興地寫道:“這是我在特赦後第一次參加偉大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參加勞動的第一天!”

植物園的兩位負責人在辦公室熱情地接待了這位“末代皇帝”,有位負責人以開玩笑的語氣說:“‘皇帝’到我們植物園工作,我們很榮幸啊……”“現在,我是一個公民,前來報到。”溥儀說著,並極其嚴肅、認真地向植物園的領導遞上了介紹信。

在植物園,在政協,人們都很關心他的生活。他得了慢性疾病,市民政局、植物園、全國政協等單位的領導,為他尋醫治病,他的身體慢慢健康起來。他不會照顧自己的生活,一天到晚丟三落四的。有時枕巾不見了,晚上脫衣服時才發現是早晨穿衣服時把枕巾穿在襯褲和棉褲中間;糧票丟了,他又不好意思講,隻好吃那僅剩的一兩糧;雨傘、錢包、存折、剛拿到手的工資……他都丟失過,連那塊他懷著深情精心保存的金殼懷表也不例外地“失蹤”過,幸虧大家幫忙找回來。他回家時還不止一次誤入別人房間……如果有個賢內助,也許可以把他的生活管理起來。毛 澤 東、周恩來都很關心他的婚事,建議他再婚。溥儀決定接受大家的好意,幾經周折,與李淑賢結了婚,婚後二人生活幸福。

1961年3月,溥儀任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1964年擔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工作生活一直很充實。

溥儀的後半生,接待國內外來訪者占去很多時間,參加國家舉行的送往迎來的招待會也不少。在與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接觸中,他回答了許多他們關心的事情,他們親眼看到了他的現狀。另有為數更多的人,通過他那本記述前半生的自傳及其他人的報道,了解了他的一切。人們發現,在溥儀身上發生了巨變,而溥儀則說首先是因為中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1967年10月,溥儀病逝於北京,終年62歲,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後記

本係列圖書將清朝重要曆史人物盡收其中,展現了清朝三百年的曆史風雲,披沙瀝金,洋洋大觀,出版社的編輯和本係列作者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此書的出版,還得到了中國財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謹向社領導和編輯同誌表示由衷的感謝!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引用了許多專家學者的著作和觀點,我們已征求了部分作者的同意並支付了稿酬,但其中一些資料來自互聯網和一些非正式出版物,無法聯係到原作者,敬請作者見書後及時與此郵箱聯係:724176693@qq。com,我們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並寄送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