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大陸第一本《於右任傳》麵市以來,倏忽已二十年,在這期間,《於右任傳》已由三家出版社先後印刷出書四次。在嚴肅的傳記類作品銷售低迷的情況下,本書能多次出版,這當然是傳主於右任先生的人格魅力之所至,連共和國的第六任總理溫家寶同誌剛剛就任總理不到一小時,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近千名中外記者的招待會上,當眾吟誦於右任的“望大陸”詩篇,回答台灣中天電視台記者的提問。通過電波的傳遞,震撼著海內外億萬中華兒女的心靈。
回溯當年海峽兩岸人為的阻遏,一水之隔,竟成天涯,資料搜集至感困難,往往要通過海外的途徑,才能獲得某些於右任先生晚年在台生活的情況和素材。
1987年後,兩岸人民有了交往。由於筆者曾應台灣有關單位的邀請,赴台作學術交流。趁此機會,又收集到一些資料和右老的書法作品(複印件);加上在複旦大學百年校慶期間,筆者忝列為複旦大學校史館籌建人員和《複旦大學百年誌》、《複旦大學百年紀事》的評審人員,埋首整理1905—1949年複旦人與事的材料,3年於茲,對於右任早年的事跡,又有所發現,故這次《於右任傳》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如:辛亥革命後,於右任邀集複旦校友42人,聯名向臨時政府大總統孫中山先生請求複校的呈文及其經過;爾後又與其師馬相伯及同學邵力子等7人邀請孫中山擔任複旦校董的函件;於右任除參與創建複旦公學、中國公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外,在廿世紀三十年代初,他還創辦了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922年11月,他剛擔任上海大學校長不久,即有幸與科學巨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會晤,這在國民黨的元老中是絕無僅有的;以及辭世前他寫的某些詩篇,如“獨立精神未有傷,天風吹動太平洋,更來太武山頭望,雨濕神州見故鄉。中原少年矜亡命,瀛海白頭竟放狂,我是乾坤一炮手,人間何用贈天香”等內容。
值此《於右任傳》第三版問世之際,感謝台北市複旦校友會(實際上是全台灣的複旦校友會,限於當地政令,才因此命名)名譽理事長劉昌平先生為本書作序。
感謝複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教授在百忙中為本書題簽書名(這是秦書記第3次為筆者的著作題簽書名,另外兩本是:《台灣複旦校友憶母校》、《複旦經緯——百年掌故及其他》)。
感謝劉遵義教授(於右任的外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他在海外收集了於右任的書法作品三十餘件,於2003年10月14日來複旦,親自用投影機將右老的書法向筆者展示,使筆者增廣見聞,印象深刻。
感謝於建中博士(於右任之孫)。2000年10月19日他偕夫人鄭麗波來複旦訪問,對拙著《於右任傳》的寫作關心備至。後來在複旦大學百年校慶期間,他從美國打來越洋電話,鼓勵筆者繼續從事於右任的研究。
今年年底前,複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係、複旦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複旦大學博物館於右任書法陳列館將舉辦首屆於右任國際學術研討會,百花文藝出版社決定出版《於右任傳》,為廣大讀者和研究者提供方便。對此,筆者表示感謝。
感謝該社編審曾永辰先生,當筆者攜書稿送至天津時,曾先生聞訊,冒著36度的高溫前來接應筆者。他為該書的出版,付出的辛勞甚多。
由於筆者年事已高,常有疾病纏身,精力不濟,思緒不周之處,肯定難免,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許有成
2006年10月於
複旦大學二舍(原徐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