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丸山(1 / 2)

天高雲淡。白城位於蒼梧之南,因城中多白皮樹木,故名白城。城雖不大,但臨城的丸山不知何時起,靈韻忽來,引得眾多散修聚集,最終由其中元嬰修士不啻道人集眾人之力,劈山開派,因地之名得丸山派。

丸山派傳承至今已迂數千年,期間雖不乏元嬰乃至化神,然近數百年來,丸山靈氣逐漸稀薄,乃至元嬰修士都幾不得見。

傳至此代,修為最高深的乃為掌門銀鬆道人。雖未至元嬰,然數代而下,但凡掌門皆稱道人。況且以他結丹後期的修為,稱聲道人自然也不為過。其下弟子千人,築基者二百,煉氣乃至雜役約計七百餘人。與銀鬆道人同為結丹修士的則隻有居且住峰的風乙真人,居雲來峰的居雲真人,另外有居外峰白露峰的吟泉真人。門中四位結丹真人皆為男修。

蒼梧之州,修仙門派不知凡幾。然不知是運道使然,或天命如此,其中高階女修終究鳳毛菱角,不及男修十中二三。

丸山派中自然不乏女修。現今二百築基修士中,女修占約五十之數。不可謂多,亦不算罕見。丸山因居於南州之地,山中多藥草多走獸飛禽,是以門派多以製毒?馭獸,煉器丹技則稍遜一籌。

陳零之母陳西,出身蒼梧大派之一的泰華門,雖是築基修為,卻少時浸淫丹道,於丹技一道,略有小成。十年前自西方而來,憑借丹技進入丸山派,掌外峰之一的茹來峰。

此時丸山派內人聲鼎沸,隻見傳道場中央一青衣道人站立,普一出聲,便力壓眾人。

“我丸山派創派至今,招收弟子千千萬,其中資質上佳者有之,資質平庸者亦不知凡幾。然成我大道,最終能修成元嬰,乃至得道飛升的,卻不定於資質。”

言至此,青衣道人拱手向天,“如我創派宗師不啻道君,三靈根資質,修為比之同代單靈根的流芳道君亦不遑多讓。且飛升還早於流芳道君。”青衣道人的聲音渾厚且氣勢十足,一語擲出,道場不少弟子忍不住心神蕩漾,繼而浮現堅定之姿。

“是以,望我丸山弟子各自勤勉,多方學習琢磨,早日得成大道!”說完此句,青衣道人已束手而立,由身旁另外一位中年青衣修士上前。“好了,掌門的話,相信大家都已然銘記於心。十日之後,將開始本派門內小比,請各弟子做好準備。”

陳零隨在眾弟子之後,有序地退出傳道場。“陳師叔近日閉關了嗎?”

出聲的是一位個子高高的女修,約十五六歲,走在陳零身側。

陳零聞言點頭,母親有暗傷在身,每隔幾年就會閉關修養。閉關之前一般會將門派所需的丹藥事先煉製好,由陳零上交。今年恰好又是陳母的閉關之期。

高個子女修見她點頭,麵上不免帶出一絲憾色。陳零自然聞音知雅,“路姐姐如果有什麼事,等母親出關我傳訊於你吧。”

如此雖不能立刻解決所需,但人情已經傳達在內,高個子女修聞言亦微笑點頭。行至廊橋處,兩人各自分開往住處去。

因陳零是水木雙靈根,修習的功法便隨陳母,名曰流雲訣。流雲訣主攻水係法術,練氣初中期隻得修習其中的流水劍訣與坎水四方陣。木係法決需進入練氣八層方可修習。陳零自七歲時便知她與母親來自蒼梧之北的泰華門,功法亦源自泰華門。然此等秘事自不可對人言,於是在外,陳零的修習功法仍然是丸山派的通用功法元一坎水訣。

元一坎水訣,單從坎水二字中,便知其適用水係靈根弟子。陳零選用此功法,除卻自身靈根原因外,還因這部功法所載小坎離陣與流雲訣中的坎水四方陣有相似之處。如此一來,便可作流雲訣的遮掩。至於其中不相近之處,完全可托詞陳母的功法融合之道。

茹來位於丸山外峰,因有天然地火在此,故創派之初便成為門內煉丹之所,亦稱丹峰。峰呈梯式由下而上,蜿蜒曲折。到得山腰則豁然開朗,入目即是大片藥園,如七彩裙帶般環繞山體。峰主陳西築基後期修為,是位麵相約三十出頭的女子。居於峰頂茹來閣,其他弟子數名居前山或後院,往來人煙不多,卻也生機盎然。

陳零與路德瑛分別後,穿過連接主峰與茹來峰的吊橋,輕輕落在半山腰的藥園。

園中種植藥草繁多,陳零雖自幼受母親熏陶,對藥草還算熟悉,但說到精通,就欠了些火候。此時陳母正處於閉關中,丹峰事物皆交由大弟子李逸穀打理,陳零隻負責每日打理山腰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