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5章 書後(1 / 1)

自1982年接觸陳獨秀課題開始,陸續寫了四個版本的陳獨秀傳,除本書外,另外的三個版本是:1994年的《從領袖到平民——陳獨秀沉浮錄》(初版)、1998年的《陳獨秀傳》(二版)、2004年的《陳獨秀風雨人生》(三版)。掐頭去尾,時光飛逝,悄然已跨二十九個年頭。

和前麵的三個版本比,本書拾遺補缺,舊瓶新酒,豐富了一些史料和細節;視野更開闊;淡化了文史筆法,突出了述學筆法;剪裁構架也有不同,融入了近六七年的寫作經驗和研究陳獨秀的心得,這也是我樂於重寫一本全麵的陳獨秀新傳的原因。

幾年前,一位朋友問我,社會所需要關注的問題很多,你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去研究陳獨秀呢?一位朋友甚至當麵直言,你是蝸居一寓。

人類社會是一條河流,譬如眼前日日流過的長江,在這條河流裏,如果我們每人每天注入一分新鮮的成分,而不是汙泥濁水,這條河流就可能增加一點清澈,減少一點汙漬。否則,這條河流就會每況愈下。

本書傳主,不是一個簡單的人。這是一個創造了一個翻天覆地時代的領袖,一個創造了一個執政黨的政黨領袖。他不僅是思想家、教育家、小學家、文學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更是一個關注和引領人類命運的大政治家,躬自實踐的社會活動家。他身上所蘊藏的內涵,遠遠沒有被今人所挖掘。一滴水雖小,卻能照見太陽。隨著曆史車輪的滾動,今天和未來的許多問題,或許都可以在他的身上找到答案和線索。他的意義和影響,超出了他的那個時代和國界。而這樣的人,並不是每個時代都可以產生的。

此外,他也是一個有許多缺點的平凡的人。一個有七情六欲的凡人身上的缺點,他往往不免;旁人所無的缺點,他也不一定必無。他的學問和某些知識,未必高於前人或同時代的人,但這些“渺小”和平凡,並不影響他的偉大和貢獻。這正如鷹之於雞,生活中,有人沾沾自喜後者的偶爾撲騰,更多的人欣賞前者的高空飛翔,從而分出涇水與渭河。

今人總是欠了古人的,精神王國和現實運動比,要慢許多節拍,甚至慢了百年千年,而留下無數遺憾。古往今來,有許多值得大書的人,至今被人遺忘。和他們比,先生已很幸運。畢竟,人們沒有忘記他,沒有忘記他曾經為了我們和後來的人所付出的一切,盡管,時間遲了點。這是先生當年沉重付出的一點微薄的回報,雖然,先生並不因此而付出。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之際,重新回顧“創黨有功”(毛澤東語)的陳獨秀的一生,有特別的意義。因此,要特別感謝陳立旭先生和當代中國出版社給了我這個機會,感謝多年來他們對我的信任。

朱 洪

庚寅年立夏於安慶師範學院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