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雖然長期離開自己的祖國,他卻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名瑞典公民。
19世紀90年代初期,進入晚年的諾貝爾,更是思鄉心切。他開始同瑞典和瑞典人士建立密切聯係,打算回到祖國,繼續他的研究工作。
自從1842年,他9歲那年,跟隨父母移居國外,除了1863年至1864年在海倫涅堡進行實驗工作這段時間以外,他在國內已經沒有固定的住所了。
聖雷莫的諾貝爾別墅,一方麵由於那裏的新環境,對他的健康有益,另一方麵也存在許多不利之處。所有的儀器和化學品,甚至微不足道的小件用品,都得從德國訂貨。而且,當地的工人也很難雇得到。附近別墅的主人還經常抱怨諾貝爾,說他的實驗室會危及左鄰右舍的安全。
1894年,諾貝爾回到瑞典,在距離斯德哥爾摩大約200公裏處的波福什,購買了“波福什-古爾公司”及其下屬的鋼鐵廠。
他打算在這裏建造一座工廠,生產加農炮和其他軍需品,用來加強瑞典的國防工業。
他曾經對人說過:
“假如有哪一個工業部門不應該依賴外國的話,那可能就是國防工業。在瑞典,有許多彈藥工廠,如果不使它們保持發展,那將是既可惜又荒唐的……我們為了生活而接受定貨單,但是我們的目的是去創造,而不是沿著祖先的腳印走。”
在波福什的附近,還有一個叫比約克博恩的地方。諾貝爾的私人住宅,就安置在這裏的一幢舊莊園主住宅內。
緊靠諾貝爾住宅的是,新建成的實驗室。新實驗室雖小,卻擁有當時最先進的設備。
諾貝爾雇用了許多瑞典人,擔任實驗室的工程師和助手,隨後又指派了索爾曼來這裏,擔當領導管理工作。
在以後的歲月裏,根據諾貝爾的設想,在波福什和比約克博恩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工作。
這些實驗涉及許多領域。
其中主要有:
各種新型火藥,射彈導火索,射彈密封帶,槍支、盔甲的電鍍,輕金屬合金,人造絲,合成橡膠,合成寶石,空中地圖攝影,鉀和鈉的電解產品,等等。
波福什工廠的許多車間都得到了擴建。而且在建造設備和生產機器方麵,也都實現了現代化。
由於諾貝爾不斷增加投資,重加農炮、無煙火藥和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能力得到了加強。
諾貝爾為波福什的迅速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從而使它成為瑞典軍事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今天,波福什工廠已經發展成為瑞典最大的軍工廠,擁有一萬五千多員工。同時充分利用它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不斷擴大民用產品的生產,逐步形成了一個大型現代化的聯合企業。
諾貝爾接著在波福什過了兩個夏天。
1894年至1896年間,諾貝爾既是波福什的主人,也是這裏的商會主席。
他的侄子雅爾馬·諾貝爾,替他重新裝修了這幢二層樓的住宅。乳白色的樓房,坐落在四周長滿白樺樹的白樺山莊,格外引人注目。
他還在比約克博恩的這幢住宅旁邊備有一個馬廄。有時,他會乘坐輕巧的小馬車在鄉村旅行,放鬆一下緊張的情緒。
在諾貝爾去世後的第二年,當地的報紙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談到這位發明家在鄉村旅行的有趣傳聞:
“他坐在密閉的馬車裏,以極快的速度,雄赳赳地經過那裏。人們隻能聽到輕快的馬蹄聲,而聽不到馬車發出的響聲,因為車輪周圍箍上了他發明的橡膠。
“他同車夫之間有電話聯係。馬車裏外的燈光,是靠蓄電瓶來供電的。就這樣,這位炸藥大王疾駛而過。
“50年前,如果有人看到這樣一輛馬車,在黑夜裏點著燈火,靜悄悄地飛馳著,他很自然會聯想到,這是魔鬼出來遊蕩了。”
他開始訴說自己患有周期性偏頭痛,隻要一坐下來寫東西,就要用濕毛巾把頭裹住。
每當他的頭痛病和抑鬱症加劇時,他就把那些待解決的疑難工作停下來,改變一下工作方式,繼續寫他自己的文學作品。其中有喜劇作品《專利杆菌》和悲劇作品《複仇女神》。
《複仇女神》1895年完稿後,於1896年在巴黎印刷。正待出版發行之際,諾貝爾就去世了。
諾貝爾的親屬認為:
“這麼一部可憐的劇作,不可能給一個偉人帶來紀念性的榮譽。”
於是,《複仇女神》僅留下三本保存,其餘的全部被銷毀了。
由於諾貝爾當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生時的舊居早已被拆除,如今已被高聳的大廈所取代,因此,坐落在比約克博恩的這幢諾貝爾住宅,就成了今天唯一保存完整的瑞典諾貝爾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