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自25歲起兵,身經百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以說打遍天下無敵手,為此他倍感驕傲、自豪,卻不想在寧遠栽了個大跟鬥,損失又是那樣慘重。據清朝公布的材料說,攻城兩天,共折損遊擊2員、備禦2員、兵500人。這顯然是一個被縮小了的數字。而明朝的戰報則說,後金損傷兵將數千人。不管怎麼說,寧遠之戰是努爾哈赤43年戎馬生涯中第一次大失敗,兵員、物資的損失都極為慘重,對努爾哈赤的打擊也是空前的。他日夜冥思苦想,自己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怎麼會敗在一個第一次帶兵打仗的無名小輩手裏?後金五六萬精銳,為什麼打不過不足二萬的明兵?對這些問題,他百思不得其解。為此,他憤慨,煩惱,苦悶,懊喪,以至於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其實,苦果是努爾哈赤自己種下的。努爾哈赤寧遠兵敗最主要的原因,一是驕傲輕敵。由於對明作戰屢戰屢勝,努爾哈赤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廣寧之戰以來,八旗兵3年來既未打過大仗,訓練也不經心,以致將領怠惰,兵無鬥誌,車、梯、藤牌等武器裝備都很陳舊,有的已經朽壞,部隊戰鬥力大受影響。5年以前,努爾哈赤利用遼東經略易人的機會,很快攻取了沈陽、遼陽。5年之後,孫承宗去職,新經略高第盡撤關外明軍,寧遠成為一座孤城,努爾哈赤錯誤地認為可以很容易地攻下寧遠,直取山海關,因輕敵而對攻寧遠準備不足。以往對明作戰,努爾哈赤針對後金軍長於野戰而短於攻堅的特點,多采取或先期派遣間諜潛入城內,戰時裏應外合而智取,或誘敵出城,在野戰中殲其主力,最後攻城的戰法。寧遠之戰,由於袁崇煥堅壁清野,嬰城固守,努爾哈赤在既無奪門的叛民,又無內應奸細的情況下,過於自信,以為寧遠孤城不難攻下,所以一改以往的戰法,與以逸待勞的明軍大打攻堅戰,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犯了兵家大忌。二是思想僵化。騎射是女真的長技,努爾哈赤靠騎射起家,把騎射視為一大法寶,抱住不放,無視火器這個新生事物,一方麵,盡管後金在沈、遼之戰和廣寧之戰中繳獲了明軍大量的火器,卻置之不用,另一方麵,也不根據敵人大量使用火器的情況,改變自己的戰術。明軍火器本來就多,袁崇煥又把11門西洋大炮,置於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火炮的威力。但努爾哈赤攻寧遠時,仍沿襲故技,以箭矢對付大炮,以人力穴城,白白地增加傷亡。三是努爾哈赤在遼東實施的錯誤政策,引起遼民的不滿與恐懼,既得不到後金轄區漢民的支持,也使得明朝軍民齊心協力地抗擊後金。
這一切,努爾哈赤當然認識不到。不過,他時時都在反省:是我身心厭倦而不留心治理國家,還是我對國勢和民情體察不夠?要不,大概是我在用人上出了偏差?但是很快他就作出了否定的回答。這時他又會想:我的兒子中真有像我這樣盡心國事的嗎?那些大臣們果真都能勤於政事嗎?大明國現在的情形又是怎樣呢?這些問題,沒有人能夠給他回答,他更陷入無言的痛苦之中。
但努爾哈赤決不甘心於失敗,他要用新的戰功,來洗刷寧遠兵敗的恥辱,證明自己的能力,重振國威軍威。四月初四日,努爾哈赤以蒙古喀爾喀五部背盟為由,率領諸貝勒大臣統兵踏上了新的征程。後金軍渡過遼河以後,突襲巴林部,射殺其貝勒囊努克。接著,大軍向西拉木倫河一帶進軍。這次出征異常順利,共掠獲人畜5.7萬有餘,基本收服了喀爾喀部。努爾哈赤剛剛回到沈陽,蒙古科爾沁部奧巴台吉便來朝拜,這使他格外高興,盛情接待,將養孫女嫁予為妻,招為額駙。六月,與奧巴盟誓,賜給土謝圖汗號。
對蒙古的勝利並沒有完全治愈寧遠兵敗給努爾哈赤造成的精神創傷。努爾哈赤已是風燭殘年,哪裏經受得住長期的精神折磨,終於積鬱成疾,背生毒瘡。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前往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十一日,因病情加重,欲返回沈陽。他乘船沿太子河而下,入渾河後與前來迎接的大妃阿巴亥相會,當走到離沈陽49裏的真靉雞堡時,68歲的努爾哈赤心髒停止了跳動,帶著征明大業未成的遺恨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