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我國共做了三次核爆試驗。其中,5月9日的核試驗使用內活化指示劑方法測量14兆電子伏中子總數,搞到了熱核材料聚變當量的數據。此核彈在鈾235核裂變材料中加入了氘化鋰-6熱核材料。核爆試驗結果表明,核反應過程與理論預計基本一致。這次核爆試驗為氫彈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實測數據。

10月27日,原子彈與導彈對接在一起,自我國的山城子發射,飛行約1000公裏後,到達羅布泊上空的預定高度處,原子彈爆炸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導彈核武器對接的核爆炸試驗)。

12月28日,突破氫彈原理的核爆試驗成功。在我國的核武器研製史上,它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核試驗。用地麵塔爆方式,裂變核材料是鈾235,熱核材料為氘化鋰-6,其爆炸威力相當於30萬噸-50萬噸普通的TNT炸藥。此次試驗成功證明了研製氫彈的“鄧-於理論方案”是正確的,解決了自持熱核反應、利用原子彈來引爆氫彈、放出巨大能量等一係列要素。為半年後我國第一顆氫彈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1967年43歲6月17日,中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它的代號是639。這顆氫彈用飛機空投,其爆炸威力約相當於300萬噸的普通TNT炸藥。使用了鈾235、鈾238、重氫、鋰-6等核材料,采用了裂變-聚變-裂變型方式(Fission-fusion-fission type)。

從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到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成功,我國隻用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比起其他核大國來,速度是最快的。

12月24日,以飛機空投一個小的氫彈,試驗成功。

多年後,即1985年,鄧稼先因“氫彈的突破及武器化”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證書號:85 G - K G 2 -T005-2)。研製成功氫彈,是鄧稼先人生旅途上的第二個裏程碑。

1968年44歲12月27日,用飛機空投一顆氫彈的核爆試驗成功。其威力約等於300萬噸普通TNT炸藥。可用飛機空投氫彈,其意義表內文-鄧稼先2014124.indd 228 2014.12.5 10:43:23 PM附 錄 鄧稼先年表 229明它已成為武器。

1969年45歲本年內進行了兩次核試驗。

9月23日,首次地下核試驗成功,爆炸了一顆原子彈,其威力相當於2萬噸-2.5萬噸普通TNT炸藥。

9月29日,用飛機空投一顆氫彈成功,其威力約相當於300萬噸的TNT炸藥。

1970年46歲10月14日,飛機空投氫彈成功,當量為300萬噸。

1971年47歲這時,“文化大革命”的惡風已侵襲九院,許多立過大功的科學家蒙冤被整,鄧稼先和於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221基地去遭受批鬥,情況萬分緊急。正在此時,楊振寧先生自美國經巴黎飛抵上海,首次回大陸探親訪問(當時中美兩國尚未建立外交關係)。他開列了在北京要見的人員名單,第一個人就是鄧稼先。周恩來總理批示要鄧稼先回京會見,救出了鄧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國寶貴的科學家,221基地裏暗無天日的情形自此也結束了。

依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鄧稼先連夜寫信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都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成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此信派專人乘民航班機送到上海,在8月16日餞行的晚宴上送到楊振寧手中。

11月18日,中國又成功地爆炸了一顆原子彈。

1972年48歲本年內成功地進行了兩次核試驗。

1月7日,用飛機空投了一顆原子彈,其威力小於2萬噸TNT炸藥。

3月18日,用飛機空投爆炸了一個核裝置,可能是一種熱核彈頭的引爆裝置。其當量為10萬噸-20萬噸。多年後,即1987年7月,鄧稼先因此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獎項目為:××××彈裝置的突破,證書號為:87-KG2-T-02-01(注:因保密,隻好用××××代替漢字)。此特等獎在鄧稼先逝世後一年發下。

1973年49歲6月27日,用飛機空投一顆氫彈成功,其當量大於200萬噸TNT炸藥。

1974年50歲6月17日,成功地在大氣層放了一顆氫彈,其爆炸威力接近100萬噸TNT炸藥。

1975年51歲10月27日,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爆炸一個原子彈,其當量小於1萬噸TNT炸藥。

1976年52歲本年內成功地進行了4次核試驗。

1月23日,在大氣層爆炸了一顆原子彈,當量小於2萬噸TNT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