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30周年。以此為契機,大量的電視片及出版物紛紛亮相,以為紀念。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從108部改革開放題材的紀錄片中評選優秀作品,其中一部榮獲了精品一等獎的名為《泊客中國》的訪談錄引起了我的關注,也喚起了我對這30年改革開放之路的回憶。
這30年,是中國敞開胸懷迎接世界的30年,是中國吸收世界的經驗、立足中國國情創造自己的嶄新模式的30年。30年中,中國到底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外國人的觀察和講述,不僅形式活潑,而且對中國和外國讀者都有較可靠的參考價值。
天津衛視《泊客中國》節目的製片人尹暢,智慧地以此為切入點,不僅成功地主持了電視片,現在又將《泊客中國》編輯成書,用19段引人入勝的精彩訪談串起了中外幾代人對這30年綿長雋永的回憶。單單是閱讀這一長串受訪嘉賓名單,就會引起人們的閱讀欲望:慕亦仁、蒲皓琳、馬玲、鄭天任、李希光,這些名字頻頻出現在報道中國發展的中外媒體前沿;聯合國駐華協調代表Khalid Malik和夫人Carter Malik 、智利駐華大使Fernando Reyes Matta、英國駐華使館政務參讚Peter Wilson都是中國人民的熱情的朋友;高瑞彬、封偉倫、龍安誌、張謹,是全球化經濟浪潮中搏擊商海的國際化精英;張天愛、程昕東、楊麗萍、艾敬,是在全球藝術界廣受讚譽的華裔明星。在名單裏有我十分崇敬的,因將《水滸傳》譯成英語而贏得過中國文聯頒發的最高翻譯獎的沙博理先生;還有中國圖書對外出版的積極推動者吳偉女士。這許多人士個人的成功也從一個側麵反映著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
改革開放,是概括中國一個時代的詞彙。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許多外國人,特別是多年在中國的外國人往往會在不覺中讓自己生活的腳步,和中國人的腳步一起邁進。作為一檔紀錄在中國的外國人生活點滴的紀錄片,《泊客中國》的節目創意在全國範圍內也是十分獨特的,踏實而富有活力的創作班底,更賦予了這個創意以極具衝擊力的視覺感受。
我很喜歡這個節目和這本書的共同的名字——“泊客中國”。改革開放讓中國打破封閉敞開國門誠意歡迎八方來客,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成為中國的“泊客”;而中國也在不斷提升自己,更精細地觀察世界、更從容地與世界溝通,成為世界舞台的“泊客”。我確信從陌生到熟悉,從懷疑到信任,從對峙到合作,從比拚到共贏,是世界和諧的方向,是時代的進步。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