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文化詞語彙釋》是我醞釀多年而寫作的。
這裏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奇特的《山海經》實際也是性文學作品。由於它的性內容是用自己獨特的諧音來隱蔽的,自成體係,著者已寫成專一的書稿,本書不便納入,僅有“黃鳥止妒”一個條目。我石破天驚地說《山海經》是性文學作品,人們都會以為是荒誕無稽的聳人聽聞。謂餘不信,這裏且把《山海經》開篇第一段全文以注解的方法來詳細說明。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1]。其首曰招搖之山[2],臨於西海之上[3],多桂[4],多金玉[5]。有草焉[6],其狀如韭而青華[7],其名曰祝餘[8],食之不饑[9]。有木焉[10],其狀如榖而黑理[11],其華四照[12],其名曰迷穀[13],佩之不迷[14]。有獸焉[15],其狀如禺而白耳[16],伏行人走[17],其名曰狌狌[18],食之善走[19]。麗麂之水出焉[20],而西流注於海[21],其中多育沛[22],佩之無瘕疾[23]。
其中故意露出八處文理破綻,也就是共用八種方法暗示全部字麵意思都是趣假的。方法之一:“鵲山”與“招搖之山”兩名的含混話。之二:某山可以臨於西海,或在西海之上,而“臨於西海之上”也是故意說含混話。之三:榖樹的花不可能佩帶,而故意說佩帶。之四:有各種不同的“迷”,如迷路、迷昏、迷惑等,而說含混的“不迷”。之五:花不是光源,不可能“四照”。之六:狌狌雖是實際有的,但所言的“白耳”、“食之善走”又是趣假的。之七:除“狌狌”外,所言的山、草、木、獸、水的名字都是編造的,即並無這些山、草、木、獸、水。之八:用大量的諧音來透露要表達的真實意思。《山海經》對虛假編造的各種名物,往往同時有兩層“解鈴還得係鈴人”的解謎。一層是透露字麵意思屬假,是“破”;一層是提示所要說的真實意思,是“立”。自立一個假命題,自破其假;而又自立其真,是很有文心的,有如今時實戰演習。開篇特意如此安排,也就是特意給讀者作閱讀全書解謎的提示。下麵一一解說此則文字表達的曲折。
[1]“山”指女乳。“之”諧音“炙”,即以食指性交。“鵲山”是“缺、山”的聯合結構與諧音:女陰與女乳。許多所謂的山名都是如此曲折的意思。缺,指女陰處是開裂空缺形狀。
[2]“招搖”既諧音“造謠”,暗示是虛構說法;也諧音“招咬”,指引得男性親吻。敦煌《雲謠集曲子詞·漁歌子》:“胸上雪,從君咬。”研究者對招搖之山以假為真,古今約有十多種地望解釋。郭璞注“招搖之山”:“在蜀伏山,山南之西頭濱西海也。”但無“蜀伏山”或蜀之“伏山”的山名。“山南之西頭濱西海”也是不通順的話。畢沅即從此說,又另言:“或當為蜀汶山。”汪紱則糾誤指出“蜀之西南未及海濱”。高誘注《呂氏春秋·本味》:“招搖,山名,在桂陽。”但桂陽無此山。譚其驤據高誘而另說是今廣東連縣北的方山。但廣東僅南麵是南海盡人皆知,西麵無海。而原文說“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麗麂之水……西流注於海”。可見山、水、海名及“西”的地理位置都是虛假的。譚文:“當時人對這一組山的南麓的地理情況是不清楚的,隻知道南有大海,卻錯誤地認為麗麂水是西流入海的。”這個解釋自我矛盾。既然隻知道南有大海,怎麼又說西麵有海呢?地理書的地名與位置、物產是整體性的,譚文隻就地名,而不顧方位、物產,方法是不嚴密的。
[3]臨於西海之上:“霖雨夕海,炙,上”的諧音。沒有西海。《山海經》的“海”都指女陰。“東海”是“洞、海”的諧音;“北海”是“陂、海”的諧音,複指女陰;“南海”是“男,海”的諧音;“西海”是“溪海”的諧音。字麵的“上”是虛假的方位詞,實際是動詞:夜晚登上女身,甘霖(精液)射出。海,用水域名指女陰。《山海經》《易林》類似的用水域係列名稱如:池、塘、洿、陂、湟、沼、泉、井、溪、澤、潭、汪、泓、渠、漕、澗、濠、澆nào、淵、沮、菹、瀆,等等。
[5]多金玉:諧音“多津雨”,指精液與女陰分泌的津液。
[6]有草焉:諧音“遊漕宴”。遊,指性交。漕,指女陰。宴,以食指性交。
[7]其狀如韭而青華:是“齊體衝撞茹臼而青鏵”意思的諧音。齊體、衝撞,複說性交。茹,以食指性交。臼,指女陰。青鏵:黑夜耕作,指性交。俗語把性交說成耕作,把男陰說成牛,鏵是耕牛的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