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對女性某些部位的譽稱(1 / 3)

螓qín,是一種蟬,方頭廣額。比喻女子的額部寬大。《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蛾眉。”《詩經·鄘風·君子偕老》:“揚且之皙也……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所謂“揚”即眉上廣,與螓首相同。錢鍾書《管錐編·毛詩正義·碩人》就此比較說:“再三道螓首、揚顏。異域選色,亦尚廣顙,如拉丁詩詠美人三十二相、西班牙舊傳美人三十相、亞剌伯古說美人三十六相,無不及之。”但這種蟬難以看到,“螓”字也生僻,螓首的比喻後來隻用在詩文中,口語不說。而這種美女觀,後來竟成為相麵術所說的貴相,所謂“天庭飽滿,地閣方圓”。

【寶髻】

“寶”是“包”的諧音譽說,指疙瘩狀的發髻。唐代王勃《登高台》:“為君安~,娥眉罷花叢。”唐玄宗《好時光》詞:“~偏宜宮樣。”

【包髻】

“包”就是“寶”的“返璞歸真”。元商挺《潘妃曲》:“~金釵翠荷葉,玉梳斜,似雲吐初生月。”

【鴉發】

以烏鴉羽毛比喻黑而發亮的美發。宋梅堯臣《當世家觀畫》:“曲眉淺臉~盤,白角瑩薄垂肩冠。”“鴉髻”、“鴉鬟”、“雙鴉”、“堆鴉”、“鴉翎”等詞中“鴉”字相同。

【宮髻】

工巧的發髻。“宮”是“工”的諧音。金代吳激《人月圓·宴北人張侍禦家有感》:“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堆鴉。”可比較《大詞典》:“宮羅:一種質地較薄的絲織品。”“宮紗:平紋絲織品。輕薄而透明,多染成鮮豔的色澤。適用作窗簾和糊製宮燈、折扇等。”都指做工精巧,而與“宮”沒有必然關係。同義詞又如“宮鬢”、“宮鬟”、“宮鴉”、“宮鴉翅”。又如“宮眉”也是工巧的畫眉。

【慵妝髻】

臨時梳理不工整的發髻。《紅樓夢》第五十八回:“晴雯因走過去拉著,替他洗淨了發,用手巾擰的幹鬆鬆的,挽了一個~……”

【綠雲】

婦女烏黑的頭發。綠即青,青可指黑。沒有綠色的雲。“雲”不是比喻,而是“蘊”與“馧”雙兼的諧音。“蘊”指聚集、茂盛。“馧”指散發香氣。凡以“雲”言女性頭發,都是這樣的諧音。唐杜牧《阿房宮賦》:“~擾擾,梳曉鬢也。”

【烏雲】

蘊馧的黑發。《大詞典》:比喻婦女的黑發。解釋錯誤。烏雲不但不美,而且令人感到壓抑。

【水鬢】【水髩】

古代婦女以帶膠質的刨花水塗刷鬢發,使服帖整齊而有光澤,叫水鬢。“髩”是“鬢”的異體字。元王和卿《一半兒·題情》:“鴉翎般水鬢似刀裁。”《金瓶梅》第三十七回:“描的水髩長長的。”

【四鬢】

“四”是“水”別寫,吳語“水鬢”詞中,“水”字連讀變調與“四”同音,諧音趣寫。《金瓶梅》第十一回:“二人家常都帶著銀絲鬏髻,露著~。”第二十八回:“鬏髻內安著許多玫瑰花瓣兒,露著~。”《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六回:“我婆婆去年這時候合姐姐初次見麵的時候,姐姐還該記得真,說起是~刀裁的。”《兒女英雄傳》用北京方言,“四鬢”則是仿《金瓶梅》而寫。

【六鬢】

婦女的鬢發。“六”是“綠”的諧音,吳語同音。《金瓶梅》第二回:“~斜插一朵並頭花。”南朝梁代吳均《和蕭洗馬子顯古意》:“綠鬢愁中改,紅顏啼裏滅。”各《金瓶梅詞典》都失收此詞。

【風鬟】

“風、豐”諧音,指濃密的頭發。蘇軾《洞庭春色賦》:“攜佳人而往遊,勒霧鬢與~。”

【風鬟雨鬢】

①形容女子頭發經風吹雨打而蓬鬆散亂。唐代李朝威《柳毅》:“閑驅涇水右涘,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所不忍睹。”②“豐鬟鬱鬢”的諧音,指豐滿鬱盛的頭發。清納蘭性德《憶梁汾》:“~,偏是來無準。倦倚玉欄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風鬟霧鬢】

①“豐鬟烏鬢”的諧音,指頭發烏黑而豐滿。宋周邦彥《減字木蘭花》:“~,便覺蓬萊三島近。山明水秀,縹緲仙姿畫不成。”元鄧玉賓《端正好》:“更有這~毛女飄飄遙遙樣。”②頭發經風吹霧浸而蓬鬆散亂。宋李清照《永遇樂》:“如今憔悴,~,怕見夜間出去。”

【月黃】

古代婦女以黃色新月形飾額。簡文帝《美女篇》:“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庾信《鏡賦》:“靨上星稀,黃中月落。”盧照鄰《古意》:“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駱賓王《棹歌》:“寫月塗黃罷,淩波拾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