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九任總統威廉·亨利·哈裏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小時候是個文靜怕羞的孩子,人們都把他看做傻瓜,常喜歡捉弄他。他們把一枚5分硬幣和一枚1角的硬幣扔在他的麵前,讓他任意撿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5分的,於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好心人問他:“難道你不知道1角比5分值錢嗎?”
“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1角的,恐怕他們就再也沒有興趣扔錢給我了。”
愚、拙、屈、訥都給人以消極、低下、委屈、無能的感覺,是一副弱者的表現,使人難以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人放棄戒懼或者與之競爭的心理,受到人們的輕視和忽視。但有時愚、拙、屈、訥是為了迷惑外界而人為製造的假象,目的正是為了減少外界的壓力,鬆懈對方的警惕,或使對方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從而使自己輕鬆獲益。
做人有做人的法則和技巧,做事有做事的規律和竅門。作為一個現代人,隻有熟練掌握這些法則、規律、技巧和竅門,才能步入成功者的行列。
做人的成敗與做事的成敗密切相關。美國哈佛大學著名行為學家皮魯克斯曾有一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開始,做事是做人的結果。把握不住這兩點的人,永遠都是邊緣人!”隻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經受做人的曆練,才能胸懷大智、心裝大事,才能通過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確的行動,求得事業的成功。
成功之道,在以德而不以術,以道而不以謀,以禮而不以權。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一顆謙虛謹慎的心,都是不把自己的真正實力暴露出來的人。做人做事不鋒芒畢露,不狂妄,不驕不躁,韜光養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做人踏實本分,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自己也才能夠問心無愧。所謂成就感,並非是一步登天,而是在一步一步走過後,回頭再看來路時那發自內心的欣慰與愉悅之情。切勿急切行事、用心急躁,急功近利的人是做不了什麼大事的。
我們每一個人做事,要做好事,要好好做事,做有益之事;做人,要做好人,要好好做人,做優秀之人。不算計他人,以厚德立身,以大智做事,考慮全麵即使慢一點、愚一點,也不做錯事。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成就大事的必要前提。
做人不敗在小節上
顧全大局的人,不拘泥於區區的小節;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細碎的小事;觀賞大玉圭的人,不細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為其上的蠹蛀而怏怏不樂。因為一點瑕疵就扔掉玉圭,還是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為一點蠹蛀就扔掉巨材,天下就找不到完美的良材。要做成大事,須統觀全局,不可糾纏在小事之上。
北宋名將狄青和猛士劉易之間有一段這樣的故事。
有一年,狄青要出守邊塞,他的好朋友韓將軍向他推薦了一名猛士,這名猛士叫劉易。劉易熟知兵法,善打惡仗,對狄青守衛的那段邊境的情況非常熟悉,狄青帶他一起到邊境去十分必要。但是劉易有個不良嗜好,就是特別愛吃苦蕒菜,一頓飯吃不到苦蕒菜就會呼天喊地、罵不絕口,甚至還會動手打人,士兵、將領都有點怕他。
劉易和狄青一起到邊塞後,忙於軍務,每天早起晚睡,從內地帶的苦蕒菜很快就吃完了,而邊塞又見不到這種野菜。這天,士兵送來的菜裏缺少了苦蕒菜,劉易便把盛飯菜的器皿扔到地上,並在軍營中大鬧不止。士兵將此事情報告給狄青,狄青聽了非常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