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小贏靠智,大贏靠德(2)(3 / 3)

也許你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但是如果你擁有美德這張最有用的通行證,你的人生就會熠熠生輝,你將由平凡走向成功。不管時光怎麼流逝,美德永遠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勳章。在美德麵前,所有的不幸都會變得渺小。隻有美德能讓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一種精神上的永恒。

厚德者禮賢下士,則“百川”彙集

老子說:“善用人者為之下。”善於用人的,必然謙虛待人,居人之下。因為,儒生不可辱,人才一般都有極強的自尊心,他們的自尊心得不到滿足,是難以全心全意為你服務的。諸葛亮說:“士為知己者死。”隻要你真心尊重人才,必然換來他們忠誠的追隨。

做人不一定要有很深的專業知識,但要懂得領導知識,特別是識人用人知識,並且越精通越好。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於社會的最底層,受盡磨難,最終一飛衝天,成為九五之尊。在這漫漫的奪權路上,他如何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其實功勞應該屬於那些追隨他打天下的弟兄們,他們選擇了跟隨朱元璋。這就是朱元璋的高明之處,即他不僅知道人的重要性,而且善用人才。

朱元璋曾說:“子思英賢,有如饑渴。”這句話絕非是他的自我標榜,而是他招攬英才、重用英才的真實寫照。

朱元璋知道,若要打天下,必須廣求天下賢士。因此,他每攻占一地,總要訪求當地名士,並把他們請入軍中求計問策。

朱元璋攻占滁州後,儒士範常前來拜謁。朱元璋親自熱情款待,留置幕下,為己重用。朱元璋渡江攻打太平時,陶安率父老出城迎接。朱元璋次日即召見他,談論天下大事。雙方談得無比投機,朱元璋竭力將其留置身邊,對他特別厚待。朱元璋占領應天後,馬上宣布:“賢人君子有願意跟隨我建功立業的,我都尊禮重用。”消息傳開,夏煜、孫炎、楊憲等十幾個儒士前來拜見,朱元璋均加以錄用。朱元璋打下徽州後,大將鄧愈向朱元璋推薦徽州名儒朱升。朱元璋對朱升早有耳聞,現在聽了鄧愈的介紹,知道朱升果有才華,便效仿劉備三顧茅廬,登門拜訪朱升,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大計。朱升被朱元璋的誠意打動,遂進言三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即操練兵馬,積蓄實力;獎勵農耕,廣積糧食;避露鋒芒,勿早樹敵。朱元璋牢記於心,作為自己一個時期內奉行的基本方針。

後來,朱元璋親征婺州。他知道婺州一向以多儒士而聞名,如果能將一些儒士為己所用,則不僅有助於穩固對當地的統治,也可以擴充自己的智囊團。所以,攻克婺州後,朱元璋迅即召見並聘請了十幾位當地儒士,向其征詢治國之道,請其講解儒家經典和曆史書籍,並把範祖於、王冕、許瑗等納入幕府,讓他們參議軍國大政。

公元1359年,攻占處州後,有人向朱元璋推薦劉基、葉琛、章滏。朱元璋當即派人前往禮聘,葉琛和章滏表示願意出來,但影響力最大的劉基卻不肯出山。朱元璋命人再三去請,陶安和宋濂也分別勸他出山,劉基在不得已中隻好應允。其後,劉基與葉琛、章滏、宋濂四人一起到達應天,朱元璋命人在自己的住宅西邊建了一所禮賢館,讓他們安心居住。由此,朱元璋經常向他們征詢對天下局勢的看法,增長了許多治國謀略。

網羅到的人才越來越多,再加上朱元璋一向知人善用,所以他的實力越來越雄厚,最終憑借眾人之智,各個擊破其他割據政權,最後把元軍趕到大漠以北,終於成為收拾殘局的主宰者,建立了大明帝國。

老子說“上善若水”,他認為水的最大長處是“善下之”,善下則百川彙集。具體到管理者身上,老子說:“善用人者為之下。”善於用人的,必然謙虛待人,居人之下。儒生不可辱,人才一般都有極強的自尊心,他們的自尊心得不到滿足,是難以全心全意為你服務的。諸葛亮說:“士為知己者死。”隻要你真心尊重人才,必然換來他們忠誠的追隨。

你的風度決定影響力的高度

在那些單純的美色和單純的財富不起作用的場合,和藹親切的風度、令人著迷的人格以及優雅迷人的舉止依舊可以大行其道。同最優秀的教育或最偉大的成就相比,風度和影響力會給人留下更深刻、更美好的印象。即使沒有出色的能力,有影響力的人格通常也可以令一個人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