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選擇放下,清除生活中的係統垃圾(2)(1 / 2)

生活中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所謂的對與錯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價值取向。我們必須在紛繁瑣碎中學會搜索與選擇,如果我們不喜歡某個選擇或結果,就應該立刻摒棄,重新進行新一輪的選擇並獲得新的結果。

生活中我們總是舍不得放棄一些陳舊的想法,在新的思路前敲門的時候,常常視而不見,也因此錯過了很多改變現狀的機會。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每天思考,哪些現狀在走下坡路,哪些新事物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哪些該放下、哪些該努力。這樣才能輕裝上陣,開始新的生活。

一隻翅膀掛滿金子的小鳥是飛不起來的。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必須懂得放棄,才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

給生活狀態來個“門戶清理”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從早到晚忙忙碌碌,沒有一點空閑,但仔細回想一下,又覺得自己這一天並沒有做什麼事。這是因為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一些無謂的小事上,泛濫的忙碌隻會讓我們失去自由。

《時代雜誌》曾經報道過一則封麵故事《昏睡的美國人》,大概的意思是說:很多美國人都很難體會“完全清醒”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因為他們總是有太多做不完的事。

美國人終年昏睡不已,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這並不是好玩的笑話,而是極為嚴肅的話題。

仔細想一想,你一年之中是不是也像美國人一樣,沒多少時間是“清醒”的?每天熬夜、加班、開會,還有那些沒完沒了的家務,幾乎占據了你所有的時間。有多少次,你可以從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頓晚飯?有多少個夜晚,你可以不擔心明天的業務報告,安安穩穩地睡個好覺?

許多人整日行色匆匆,疲態畢露。放眼四周,“我很忙”似乎成為一般人共同的口頭禪,忙是正常,不忙是不正常。試問,還有多少人能在行程表上擠出空當?

奇怪的是,盡管大多數人都已經忙昏了,每天為了“該選擇做什麼”而無所適從,但大多數的人還是認為自己“不夠”。最常聽見的說法是:“我如果有更多的時間就好了。”“我如果能賺更多的錢就好了。”很少有人說:“我已經夠了,我想要的更少!”

事實上,有太多選擇的餘地,結果往往會變成無可選擇。即使是芝麻綠豆大的事,都因為有太多的選擇而在拚命消耗人們的精力。根據一份調查,有50%的美國人承認,每天為了選擇醫生、旅遊地點、該穿什麼衣服而傷透腦筋。

如果你在生活中不自覺地陷入這種境地,你要來個“門戶清理”的行動。下麵有兩種方法:第一,重新整理。改變事情的先後順序,重要的先做,不重要的慢慢再說。第二,丟棄。你會發現,丟掉的某些東西,其實你一輩子都不會再需要它們。

放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

放棄,對心靈是一種滋潤,它驅散了烏雲,它清掃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會陽光燦爛。

貪婪是大多數人的毛病,有時候抓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放,就會給自己帶來壓力、痛苦、焦慮和不安。往往什麼都不願放棄的人,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

當你發現自己被四麵八方的各種瑣事捆綁得動彈不得的時候,難道你不想知道是誰造成今天這個局麵,是誰讓你昏睡不已?其實很簡單——正是是你自己,不是別人。

昏睡中忙碌著的你我,必須學會割舍,才能清醒地活著,也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堅持容易碰壁,放棄也是一種變通

人生如棋,變幻莫測,既要有執著於目標的勇氣,又要懂得靈活變通。有時候,在險境麵前,不妨明智地後退一步,可能就會化險為夷。所以,對自己的目標一定要認真努力地追求,同時也要學會變通,若一味刻板,往往會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