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十五位中華古典傳奇英雄的智慧進行了解密,他們雖然不能代表中華智慧的全部,但也基本涵蓋了人類智慧的基本類型。
他們有的善於洞察天下大勢,順勢而為;有的善於抓住時機,乘時而進;有的善於借助外界的勢力,借勢而發;有的善於用人,集眾人之智,成就大業;有的善於出奇,以奇製勝;有的善於因禍為福,轉敗為功;有的善於使反間計,離間敵人,達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善於忍耐,在忍耐中尋找機會;有的放棄虛名,務實求真,創立偉業;有的功成身退,青史留名;有的棄政從商,成為巨富;有的則集幾種智慧類型於一身。
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得到許多啟迪。當然,他們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毛病,有的甚至讓人無法容忍,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智慧的光輝。
事實上,如果按照傳統、世俗的評價人的標準,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根本算不上傳統意義上的好人,甚至千百年來被看成是壞人、奸臣、反複無常的小人、無賴、不務正業等等,但他們成就的偉業,對社會的推進,是那些所謂的好人、忠臣、君子、先進、專務正業等輩們永遠也望塵莫及的。
陳平、劉邦、曹操、蘇秦、張儀等,青少年時期皆被看作不務正業;曹操被罵為奸臣,千百年來的戲曲舞台上,都是白臉壞蛋;陳平被看成是反複無常的小人,誣蔑其行為上有汙點,有一個京劇戲曲名為《陳平盜嫂》,就是誣蔑陳平的;劉邦被說成是貪酒好色的無賴、小混混、流氓;蘇秦被罵成是賣主求榮的奸臣;伍子胥王命不遵,父命不奉,被認為不忠不孝;管仲經商時欺騙鮑叔牙,射傷公子小白人中,被認為無君子之行等。然而,他們都成就了超凡的偉業,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相反,有勇無謀,不珍惜人才,自恃才高,匹夫之勇,嗜殺成性,打了敗仗,死於非命的項羽,千百年來倒被當作英雄豪傑,一再傳頌。難道成功了的,該受到貶斥,而失敗了的,倒該受到稱頌嗎?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千百年來,我們對好孩子、壞孩子,好人、壞人,奸臣、忠臣的評判標準是否出了問題,我們是否不應該再以世俗的標準來評判人。什麼樣的人應該算作好人、優秀、先進呢?到底何謂務正業?陳平、蘇秦、張儀、管仲等輩,他們善務天下大勢,算不算務正業?劉邦豁達大度,善結人心,算不算善於務人?曹操喜歡天下豪傑,算不算善於務人?我覺得,他們不僅應該被認為是務正業,而且是最大的務正業。
然而一般凡夫俗子根本無法理解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因而一味貶低他們。善務人者成大事,善務勢者立大功,正是這些人功成名就的原因所在。
所以,假若你的思想、行為受到了人們,甚至相當一部分人的非議、指責,切不可輕易動搖,也許你仍然是正確的。千萬不要在乎別人如何評價你,幹你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冷靜分析、認為正確、你又十分想幹的事,你就有機會成功。如果老在意別人的說三道四,在乎那些陳規陋俗、繁文縟節、條條框框,你將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