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中的人們最美(2 / 2)

因為這雙腿,當別的小孩在遊樂園裏玩機動遊戲時,他隻能在家裏坐著看電視。

因為這雙腿,當別的小孩高高興興地放學時,他隻能留在教室裏,等待接他回家的父母。

因為這雙腿,當別的小孩可以自理生活時,他隻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

盡管成長的道路並不平坦,他卻依然閃著獨有的人生奮鬥光芒。

高考那一年,他以高出分數線近一百分的成績考入了當地的一所大學,並且得到了學校的獎學金。當地的報社更以半版的篇幅,報道了他的事跡。

可惜,這一切都無法改變他的人生。

大學的課程是走著讀的,每一門課都沒有固定的教室,也沒有固定的座位。對普通學生來說,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他來說,下課的時間就變得非常匆忙。遇到要上樓下樓的時候,還要不斷請求同學幫忙。就算他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卻還是無法避免遲到的情況發生。而每當他進入階梯教室,第一排的同學就隻能讓座了。

類似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他的存在,仿佛造成了許多人的不便。最後,在學校委婉的請求下,在看到父母為他奔波操勞時,他不得不放棄了學業。

再說他的病,在試遍了各種治療方法後,還是毫無進展。家人曾經把他的病曆資料寄給北京最權威的研究所,最後得到的答案仍然是無法治愈。

生命對某些人來說,是燦爛的陽光,是盛放的花朵,可以赤足於沙灘奔跑,可以放聲在山頂呼喚。可是對他來說,這一切都是奢望。當所有人都不再抱有希望的時候,誰能為他燃點一絲希望?

社會的理解、接納、包容、幫助對特這個病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啊!

這不是一份獎學金、一份報紙報道就能給予的。是要長期的鼓勵,是要每個人都願意他在作一次人生奮鬥的需要時扶他一把。

生命是可貴的,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隻有聚少成多,才能為社會上的弱者帶來希望。請用我們的雙手,為一直保持奮鬥之心的他點上一盞燈吧!讓那一盞盞明亮的燈火,激勵他譜寫壯麗的奮鬥詩篇吧!

(三)兩個漁夫的兩種人生觀

德國作家伯爾在一篇小說中刻畫了這麼一個老漁夫:老漁夫躺在海灘上,眯縫著雙眼,悠閑地曬著太陽。

一個年輕遊客上前去搭訕:這麼好的天氣,你為什麼不出海?

老漁夫說:我隻要養活自己就行了,那麼辛苦幹嘛?

年輕遊客說:你每天都去打魚,魚打多了可以拿去賣,賣魚的錢可以購置一些更好的工具,錢再多了可以買一艘機船,然後組成一支船隊。

老漁夫問他:那又怎麼樣?

年輕遊客說:那你就發財了,不用自己幹了,就可以在海灘上悠閑地曬太陽了。

老漁夫反問他:我現在不就在這兒悠閑地曬太陽嗎?

美國作家海明威在小說《老人與海》中也寫了一個老漁夫:他出海打魚84天都徒勞而歸。第85天仍強著出海,結果釣到一大魚。

老漁夫在返途中,遭到鯊魚群的襲擊。

精疲力竭的老漁夫明知搏鬥是徒勞的,卻仍不屈不撓地與鯊魚較量。

他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漁夫用漁叉紮,用綁著刀的槳把打,用短棍和舵把揍鯊魚。

不知是鯊魚咬完了大魚肉自動而去,還是老漁夫的不服輸精神趕跑了鯊魚,老漁夫和船安全回到小港,拖回來一條從鼻子到尾巴足有18英尺長的死魚骷髏。

兩個老漁夫形象,體現了兩種人生觀。

前者與世無爭,安於現狀,貪圖安逸,追求享受,而後者積極樂觀,不信天命,不怕挫折失敗,頑強拚搏,奮鬥不止。

其實,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就蘊藏在不斷奮鬥之中,用勇敢去攀登險峰,用頑強去攻克堡壘,用堅韌去戰勝逆境,用執著去擁抱勝利,用辛勤去換來豐收,用血淚去孕育快樂,用奉獻去享受幸福,用創造去開辟通途。

人生的快樂不在於終極的目的,而在於奮鬥與追求的過程中,不鞠躬盡瘁地去奮鬥,不嘔心瀝血去追求,就不可能體驗到生命激情和人生的意義。

有支老得掉牙的歌曲唱得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一個人要追求幸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得拚搏奮鬥,自強不息,讓青春燃燒,讓生命閃光,扼住命運的喉嚨,戰勝挫折和逆境。

要像海明威筆下的老漁夫那樣,有顆不服輸的心:“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