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宛邑少年(1 / 2)

南陽,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交彙之地,也是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的交融之地。靈氣所集,人才薈萃。春秋末年極富傳奇色彩的政治家、大商人範蠡,就出生在楚國的南陽,當時這裏叫宛邑。

範蠡生活的年代大約是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48年,正好跨越了春秋戰國。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正是一個大動蕩、大融合的時代,是各諸侯不斷兼並、競富逐強的時代,是新舊思想激烈碰撞、百家爭鳴的時代。

南陽,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交彙之地,也是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的交融之地。靈氣所集,人才薈萃,從薑子牙到範蠡再到諸葛亮,智慧的接力棒在一代代人手上傳遞。

春秋末年極富傳奇色彩的政治家、大商人範蠡,就出生在楚國的南陽,當時這裏叫宛邑。範蠡字少伯,是楚國的沒落貴族,家境貧寒,他從小便不喜歡貴族的拘束生活,經常遨遊山林田野之間,過著隨性的生活。他一派狂士模樣,經常衣冠不整,有時甚至顯得破爛。

範蠡生活的年代大約是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48年,正好跨越了春秋戰國。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正是一個大動蕩、大融合的時代,是各諸侯不斷兼並、競富逐強的時代,是新舊思想激烈碰撞、百家爭鳴的時代。

對舊貴族而言,這是一個王權旁落、禮崩樂壞的時代;對平民百姓而言,這是一個戰亂紛爭、顛沛流離的時代;對有誌之士而言,這卻是一個機遇叢生、充滿挑戰的傳奇時代。

春秋是一個亂世,卻也是各類人才大顯身手的舞台。諸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不得不招賢納士,隻要有真本領,就有機會被重用,舊的貴族世襲體製開始出現鬆動。當時人才流動也是很自由的,此國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就拿孫武來說吧,他本是齊國人,因國內動亂而到了吳國,被吳王闔閭重用,為他練兵。吳國另一位名臣伍子胥,本是楚國人,因受楚王迫害,才流落到吳國。正是這兩個人幫助吳國實現了富強。

春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麵。養士之風自此開始盛行。這些有文化、有見解、有抱負的“士”,從各自的立場、利益出發,縱論天下大勢,提出社會變革的意見。他們或四出遊說,互相辯論,百家爭鳴,流派紛呈;或設立私學,招收弟子,講授學業,傳播主張。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麵,湧現出了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人物,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人物,以孫子為代表的“兵家”人物。諸子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思想文化的基調,所以春秋時期又被稱為中國的軸心時代。

言歸正傳吧。話說在公元前536年的一天,楚國宛邑一個普通之家,一個嬰兒呱呱落地,來到了這個紛繁動蕩的人世。

誰也不會想到,幾十年後,這個嬰兒改變了春秋末年的政治局麵,左右了曆史發展的走向。幾十年後,他將有著無比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