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冷的麵孔滾燙的情(1 / 2)

2004年春節,對於被“革職”還鄉的柳昆來說,那是一個“窩囊”年,家裏沒有一點兒喜慶氛圍。他拒絕邀請,閉門謝客,母子倆在家裏歎息。柳昆自幼喪父,母子倆相依為命。母親視兒子為驕傲,她不知道兒子犯了什麼“王法”,隻聽人說是紀委的王書記“罷”了兒子的官。

大年初一一大早,王書記冒著風寒,跑了幾十裏山路,一路打探著找到柳昆的家,叩開了那扇清冷的柴門。

“柳昆在家嗎?王書記給你拜年來了。”隨從人員站在門外喊。

這的確是一個意想不到。打開門看到站在寒風中的王書記,柳昆頓覺一股暖流從身上流過……

“王書記,這麼遠的路,這麼冷的天……”握住王書記冰冷的手,柳昆一時不知說啥才好,開門把王書記讓進屋裏。

“媽,王書記給您拜年來了。”柳昆接過王書記帶來的禮物,喊老媽跟王書記見個麵。

聽說來人是王書記,老人出人意料地轉身進了裏屋,連聲招呼也沒打。

看到這令人尷尬的一幕,王書記知道那場風波的餘波還沒有過去,在這裏,她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人遇事總有一時想不明白的時候,可總有一天,我們之間的誤解會消除。王書記這樣想。

“柳昆啊柳昆,知道我為什麼今天我要來看你嗎?今天是大年初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新的一年開始了,你打算怎麼幹?是破罐子破摔,還是重新奮起?你早年喪父,母子倆相依為命,你能走到今天真的是不容易,你是老媽心中的太陽,是這個家的頂梁柱啊!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訓使人成熟,經曆就是財富,你還年輕,未來的路還很長,你必須振作起來。你犯的錯誤性質嚴重,可你的本質並不壞,缺乏的是黨性觀念和群眾意識不強,站起來,別趴下,這就是我對你的希望……”

“柳昆啊柳昆,人要成功,必須有三個基本條件:第一,自己認為你能行,這是自信;第二,別人認為你能行,這是能力;第三,自己的身體要能行,這是條件。這三條基本要素你都具備,為什不能做一個成功者?”

柳昆從來沒有感受到過語言的穿透力和它所產生的震撼力。王書記語重心長地囑托,循循善誘地開導,撥雲見日地點化,讓他折服、信服。王書記的光明磊落、虛懷若穀,讓他感激、感動。柳昆流淚了,這是他長大成人後第一次流眼淚。他暗暗發誓:不辜負王書記的期望,放下包袱,從頭再來!

2004年春節過後,柳昆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帶著“脫胎換骨”的決心,主動申請,到大河鎮觀音寺村任駐村幹部。為改變鄉村窮困麵貌,也為重塑自我形象,他吃住在農村,與村民一道修公路、建學校、打水井、興農業……臉曬黑了,人累瘦了,柳昆在村民中的形象卻漸漸地高大起來,受到當地村民的擁戴。

4年間,王書記一直牽掛著柳昆。記不清有多少次到他下鄉的村鎮明察暗訪,幫他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對他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和鼓勵。

2007年7月1日,柳昆被巴中市委評為“優秀駐村幹部”,得知這一喜訊後,當天下午,柳昆收到一條王書記發來的短信:大姐祝賀你,真正的勇士是跌倒後爬起來繼續前行的人。這條短信,柳昆一直留存著,至今也沒有刪除。柳昆說:這句話是我永遠的精神動力。

2006年春節,柳昆在農村買了100個柴雞蛋和兩隻臘豬蹄來看王書記。這是他發自內心的敬意,毫無功利之心。禮物,王瑛收下了,卻從身上掏出500元給柳昆,說是過年了給孩子的壓歲錢。這讓柳昆很為難,他說什麼也不肯收。王書記見狀認真起來,對柳昆說:“你大老遠來拎著東西來看我,我不收是不領情,我送給孩子的壓歲錢你不收同樣是不領情。”柳昆無言以對,隻得收下。從此以後,柳昆再也沒有帶禮物去看過王書記,直到她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