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王瑛突然去世的消息,黃霞請假從千裏之外趕來,長跪在王瑛靈前,一遍又一遍地喊著:“媽媽啊,女兒來晚了,沒見到你最後一麵!媽媽啊,是我拖累了你,還沒有容我報答!媽媽啊,你為什麼不用捐助給我的錢找更好的醫院治病啊,是我耽誤了你!”黃霞忘不了,是“王媽媽”圓了她的大學夢,她原本想,等將來能掙錢了再好好地孝敬這個恩重如山的媽媽,沒曾想子欲孝而親不在,這是她終生的遺憾。
很少有人知道王瑛和黃霞之間的關係,這份“母女情”又緣何而來?
這個親情故事要從2007年那個夏天說起。
7月下旬的一天,王書記來八廟鄉檢查工作,聽鄉鎮幹部彙報說,前兩天,鄉裏收到一封喜報,實際上是一張大學入學通知書,有一個叫黃霞的女孩,考上了四川農業大學。我們敲鑼打鼓把喜報送到黃家,那個叫黃霞的孩子居然嚎啕大哭。經詢問才知道,她家境不好,祖母年邁,生活不能自理,父親患肝炎,為治病欠下兩萬多元債,全家連維持基本生活都困難,哪裏還有錢上大學。高考結束後,黃霞一直在做兩種思想準備,考不上,沒有遺憾,自己已經努力了。考上了,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證明,上學的可能性不大,家裏太窮了。她就這樣盼啊盼,想啊想,盼來的卻是這樣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實在是讓她笑不出來。黃霞是個懂事的孩子,她慢慢地接受了這個現實,準備放棄學業去外地打工,掙錢支撐這個窮困潦倒的家。
聽完鄉鎮領導的彙報,王瑛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痛。對於黃霞來說,這個機會是她人生的一個拐點,對社會來說,放棄一個人才的培養也是一個莫大的損失啊!
“走,帶我去黃霞家裏去看看。”王瑛心事沉重地走出鄉政府大門。
天,燥熱;心,焦慮。
走著走著,王瑛突然猛咳起來,兩眼直冒金花,一個踉蹌,幾欲栽倒在地。她停下腳步,從包裏拿出止咳藥,吃了一把,穩定了一下身體,揮揮手說:沒事了,走吧。王瑛知道自己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報警”,使她意識到來日不多了。
“黃霞,首先祝賀你考上了大學,給家鄉的父老鄉親爭了光,也為自己爭了氣,好樣的!你的情況我都知道了,我一定想辦法讓你上大學。”王瑛言之鑿鑿,給黃霞一顆定心丸。
人的命運怎麼會是這樣?昨天還在絕望的深淵裏,今天又爬到了希望的桅杆上。這是做夢嗎?這突如其來的驚喜讓黃霞不敢相信這個真實。
黃霞不認識眼前的這位“貴人”,也不知道給她一個什麼樣的稱呼,一時不知所措,突然雙膝跪倒在王瑛麵前,失聲說:恩人,讓我給你磕個頭吧!
“孩子,不要這樣,快起來,不要謝我,要感謝你的父母,感謝生你養你的這片土地,大學畢業後,還要回到家鄉來,改變家鄉的貧困麵貌。”
“黃霞,這是紀委王書記,你千萬不要辜負她對你的殷切希望啊!”鄉長給黃霞作了補充介紹。
“這是我的名片,上麵有我的電話,上學之前到我辦公室來一趟,我送你去上學。”邊說邊遞上一張名片給黃霞。
以後的事很少有人知道了。
馬上就要開學了,黃霞遲遲不打電話來,王瑛急了,直接打電話到鄉裏,讓村幹部通知黃霞到縣裏來。
黃霞來了,怯生生地來了,她承受不了王書記給予的這份大愛,不知道將來該如何報答。
“黃霞,學校通知幾號報到?”王書記關切地問。
“30號前。”
“你為什麼不給我打電話?”
“我……”
“我知道你是不好意思,我這裏給你準備好了,這裏是3500塊錢,3000元是你的學費,500元是你第一個月的生活費,錢不寬餘,要節儉著花,以後我每月給會按期給你寄500元生活費的。拿著吧,回家準備一下,按期去報到。還有什麼困難,可直接給我打電話。”
3500塊錢,裝了沉甸甸的一個錢袋,也裝了一個沉甸甸的愛。
黃霞走了,走進了那個她夢寐以求的殿堂。王瑛履行諾言,每月給她寄去500元生活費,工作再忙也從不耽擱。
第一個寒假,王瑛把黃霞接到家裏來,親自下廚,給她改善生活,了解她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鼓勵她刻苦學習,在困難和磨礪中成長。
就這樣,王瑛又多了一個大學生女兒,同時又多了一份責任好牽掛。每月給兒子寄500元生活費,給女兒同樣寄500元生活費,每月堅持給女兒和兒子分別寫一封家書。
天下真的是有好人!黃霞這樣肯定地認為。每月月初,從郵局領取生活費回來,黃霞的心情總是難以平靜,她認為自己是個幸運者,遇上了好人。可黃霞並不知道,王書記給她的助學資金從哪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