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少戰爭小說,總覺得離心中那理想的一步總差了少許,回過頭再讀三國,才知道,戰爭,永遠是那幾個人的天下,而這個天下,又隻在三國之中。
第一次寫長篇,承諾寫完,但人總需要先活著,工作和生活總是會占去絕大多數時間,每日寫一點,保證不跳票。(當然,最近要去坐飛機,保險理賠範圍內的事情俺不管。)更新的速度或一日千字,或半日一章,看機緣時運。
為什麼要寫孟獲?讀三國演義,很多鮮活的人物或許都讓人提不起精神,當然,我們也會在長阪熱血,在赤壁激揚。隻有蠻王孟獲,讓我終有遺憾。七擒仍敢言戰,遇亮不怯用謀,我隻希望,能在另外一頁紙中,給他更多的空間,讓中原少一分英雄歸去的落寞。
雖然尼采說幸福需要伴隨著力量的增長,但世上本無超人,任何超越性力量都隻是人類倦怠的心力圖尋找的歸宿,我的孟獲也隻是凡人一個,是將來或許被呂布,又或許是袁術追得滿中原跑的那個“戰略遊擊家”。
為啥前言拖遝,而輕許穿越二字不就萬事大吉?或許和所學有關,事事講求邏輯,穿越的邏輯我講不通,故不敢寫。用了漫長的筆觸隻希望告訴大家,這隻是一個遊戲,隻是一個我希望玩到的遊戲。
第一次寫長篇,我相信我會慢慢進步,請至少讀到第五章,再對我的三國下定論不遲。或褒或貶,請以《三國演義》為喻,中國尚無作品剛比肩紅樓,我隻希望在遙遠的將來,能寫到三國一半的優美,這是我對自己最高的期許。
一個朋友,爬文用一目十行來形容至少委屈了他一半,數千字的章節我唯一看得清的就是他拖動右側滾動條,曾經問他,看到了些啥,他說,大概情節他都看懂了。我唯有心中歎氣。我認為,沒有哪一部作品能全然依靠情節取勝的。文字和科學不同,科學你必須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文學,永遠是在新的坑裏起樓,作品完成到成型,作者無不反複品閱,修剪枝丫以求短暫的完美,或許那不經意的一個字,本是能引起你共鳴的地方。
每一部文學作品,無不歸根於人,再廣義一點,那個哲學上無處不在的“我”。而文字展開的,是我力圖給你們畫出的那個暫隻存於我心底的世界,你能看懂嗎?
來,我們一起看看這個遊戲吧。
-------------------------------我隻是分割線--------------------------------
前言
作為五歲開始玩任天堂的資深遊戲玩家,我提前拿到了這款由軒轅文藝遊戲室“XuanYuanArt”設計製作的《三國春秋》,據說已經進入最後的測評和除蟲階段,我的任務就是用大概一個星期的時間全麵熟悉遊戲內容,提供自己的測評報告及遊戲心得,必要的時候還需要為幾家遊戲雜誌供稿來協助宣傳該遊戲,為它在兩個月後的上市做準備。
安裝界麵很簡潔,完整安裝大概需要3G的硬盤空間,DVD光盤自帶音軌,配置需求,呃,好像說能裝XP的電腦都行。雙擊了開始遊戲,在屏幕暗淡下來的時候我順眼瞟了下包裝盒:“挑戰最強電腦AI的三國策略遊戲”,哦,作為一款半即時的策略遊戲,電腦AI能有多高明呢?
開場動畫被我不小心按ESC跳過了,呃,算了,以後有空再看吧,應該不是啥3D巨作。Loading了幾秒後出現的是一幅水墨風格的江景,側邊有“重拾兵戈”“曆史回溯”“劇情賞析”“相忘江湖”四個選項,前三個都好懂,相忘江湖是啥?點了下,電腦提示“你是否決定離開是/否”。。。。。。哦,居然是退出遊戲。嗯嗯,老老實實“重拾兵戈”吧。
這款遊戲提供的初始劇本不多,分別是189年:董卓亂政;196年:諸侯並立;207年:火燒赤壁;219年:三分天下;239年:三家歸晉。我選了196年,看了看,可選諸侯真不少。大諸侯如兗州曹操、徐州劉備、揚州孫策、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涼州馬騰、冀州袁紹、幽州公孫瓚、汝南袁術、司隸李傕十個,小勢力像北邊的公孫度、孔融,中原的呂布,南邊的王朗、嚴白虎、劉繇,漢中的張魯,南蠻的孟獲。。。。。。呃,孟獲也出來了麼,就選孟獲吧。難度分高中低,選個中等看看,畢竟第一次玩,模式選假想,信息選詳盡,是否戰死選否,武將年壽選長壽,幾個選項確定後,終於開始了蠻王孟獲顛沛流離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