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3月18日,毛為蔣生下一子,即繼承乃父衣缽的蔣經國總統,但這段婚姻,勉強持續了十九年,隨王太夫人去世,蔣即與毛氏“宣告脫離家庭關係”[3]。
這位蔣夫人的遭際最慘,可以說是所淑非人,假如蔣先生有胡適之那樣的修養,未始不能從一而終,至少不會挨拳打腳踢,從豐鎬房二樓摔到樓下的冷酷非禮[4]。
毛福梅於1940年農曆十一月初二,為日機炸死[5],終年五十八歲,葬摩訶佛殿前,現改武嶺小學。
側室姚冶誠,原名怡琴,是上海法租界某妓女院的房侍,1911年,“在筵席間見蔣氏,怡琴刻意奉迎蔣氏,終至以身相托”[6]。納妾的時間,大致是這年夏天,因蔣此時仍為飛鬆寬吾手下士官候補生,據毛書所載“夏,托故假歸,8月回日”[7]合理地推測,當在七八月之間。
1921年,和蘇州籍的陳潔如結發,即本文的主題,另一位蔣夫人。
20年代的蔣介石,尚未發跡,隻是江湖浪蕩。毛思誠稱為“韜養時期”,時住上海新民裏,交往的乃陳果夫、蘇玄瑛、張靜江、杜月笙之流。毛所說“唯以讀書自遣”[8],自是阿諛溢美之辭。
蔣的職業,為股票交易所經紀人,資金來自日本。中國方麵的合夥人有虞洽卿、張靜江等。賺錢之餘,逛逛三堂子,追尋一下聲色之娛,就當時十裏洋場的風氣、環境,無足為奇。何況,蔣此時才三十不足的盛年。
估計,蔣陳締愛,在1920—1921年間。唐納文所攝蔣陳婚照,時間是1922。那麼,洞房花燭,應是此年,可惜月日不詳,結婚地點不詳。
周瑞和克洛席爾合著的《蔣介石傳》(Eric Chou,Brian Crozier:The Man Who Lost China)有關蔣陳婚姻,這樣寫著:
以上海的金錢、權力和腐化,這個中國最大的港口,對蔣介石的吸引,從未褪色。
由陳其美的引導,蔣始涉足上海的淘金窟,就在此時,蔣陳邂逅,蔣當時很潦倒,住在一個密不通風的陋室裏,到長三堂去,對他是一種逃避,也是一種慰藉。蔣陳先同居,後結婚。等到宋美齡介入為止。[9]
陳潔如的家庭背景,無從稽考。隻知道原籍姑蘇,既出來做妓女,家世必然很貧窮,或原來的有錢人家,因家道中落而沉淪。
長三堂子,屬高級妓院,堂規嚴,對姑娘們的要求也高。不僅人要漂亮,懂得如何款待花錢的大爺,還要會點技藝,諸如彈琴、清唱等等。簡單地說,要色藝雙全。否則,蔣一表人才,當不會雙雙墜入情網。
陳比姚冶誠的運氣好得多。姚是側室,留滬不久,即遣奉化鄉居,和毛福梅和平共存。史載1919年9月,“挈眷離嶼”,那個“眷”,並非別人,即蔣緯國的養母姚氏。
蔣得道,夫人的風光,還是沒有姚的份,僅陳獨享。據宋希濂將軍告訴我,蔣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期間,住黃埔校長官邸,和蔣同進同出的蔣夫人,就是陳女士。
傍晚,蔣陳攜手散步,有時牽著活潑天真的緯國,我們經常看見。[10]
曆史照片的檔案裏,除唐納文的婚照,白修德編著《憤怒的根源》一書(The Root of Madness),即有蔣陳在一起的鏡頭。這張照片,攝於北伐前夕,地點:廣州車站。張靜江坐在輪椅上,圍張站立的,有吳敬恒、鮑羅廷和蔣氏夫婦。陳潔如穿一身帶花的旗袍,雙袖及肘,可能在當時的標準,已相當暴露了。台灣新聞局出的《蔣總統畫報》,曾刊出同一照片,可是經過竄改,當年風光一時的蔣夫人,僅剩下半個袖子,而少掉夫人倩影。
北伐軍由廣東、南昌,到蔣總司令凱旋上海,陳潔如一直隨侍,這期間,且為蔣生下一個女兒。1980年,我重回故國,聽說,蔣的這位掌上明珠,已自小學教師崗位退休,定居上海。遺憾未遑訪問,好寫出第一手的曆史考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