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在臣下奏折上有朱批,上立文字,但規定臣下看過後須將原折交還,那時沒照相機影印機,縱立文字,不虞外泄。蔣介石當科學昌明時代,“不立文字”,更形正本清源。看到他這些禪門功夫,誰還相信他是基督徒喲!
1989年10月14日
蔣介石的選總統假戲
我在11月7日發表《為何“總統”不初選?》提到老“國代”劉心皇先生反對蔣緯國出任“總統”或“副總統”的意見,我和他在反對立場上,是一致的;但對他說的“執政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有一定程序,最主要關鍵必須獲得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的同意通過”一說法,卻有不同的意見。我指出:什麼叫“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的同意通過”?四十一年前選總統的時候,推出的總統候選人名單,豈不正是蔣中正、居正兩人嗎?國民黨為了演民主的戲,同黨人士,推出兩名,互相爭總統寶座呢!四十一年前的國民黨,還有這種假開明的戲路,難道今天就要定李登輝於一尊,不做第二人想了嗎?“中央委員會”是活的,不是死的,為什麼不能演出一點新的假戲呢?
劉心皇先生看到我這些話,當天就寫信給我。其中說:“李先生談到四十一年前的選舉,真是一個好題目。那時,本人也正是出席人之一,當時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那時,國民黨總裁允許副總統自由競選,黨不提名。談到總統還有一個小故事,就是蔣中正要請胡適競選,胡當時未答應,後來經王世傑奉命去勸,終於答應了。當時蔣命吳鐵城秘書長給胡適做競選總統的籌備工作。吳召集了中央常務委員會,會中極力反胡,後來一致決議推蔣總裁中正競選總統,並未推同黨第二人競選總統。至於居正怎麼會列入總統候選人之內呢?經過是這樣的:國民大會開會的前一天,即3月28日,湖北代表在中央飯店開會,商討協助程潛競選副總統事宜。當獲得一致同意。居正姍姍來遲,引起大家的起立鼓掌,表示熱烈歡迎,此時某代表提議居先生競選總統,經報章雜誌傳開之後,他突然發表一篇聲明,說他是:‘不是為競選而競選的競選。’迨國民黨中全會決議擁護蔣總裁為總統候選人之後,他又發表一篇聲明說:‘餘不揣庸朽,偶聽朋友勸告,出而競選總統。嗣因記者圍繞,率作片麵談話,雖曰吹笙引鳳,識者已竊笑矣。茲幸本黨全會深切研究,鄭重決議,一致懇請總裁出而應選為第一屆總統候選人,輿論既有所歸,讜論衷於一是,餘身為黨員,應即服從黨議,再不做競選言說,以淆觀聽。’這是說他放棄競選的理由,乃服從黨的決議,不願違紀競選。此後,又聽到蔣允許居正陪選,說是‘蔣中正居正’,有蔣中正正位的意思。於是,居正才被判列為總統候選人第二名,他並不是提名的。同黨不會提名兩人競選,而其他黨派可以提名,無黨無派亦可競選總統,在總統候選人方麵,不會‘定李登輝於一尊’的。”
劉心皇先生這裏所說居正列為總統候選人的經過,是很傳神的。居正以名字起得好,蔣介石樂得與他搭配,也是可信的。不過,劉心皇先生說居正“並不是提名的”,其實蔣介石也“並不是提名的”。據1948年4月7日《大公報》南京6日專電,提到“國民黨臨時中全會6日下午四時舉行第二次大會,蔣總裁未出席,由孫科主持”做成決議案三點。“三點的內容是:一、接受中常會研究的結果報告,一致擁護蔣總裁為第一屆總統候選人。二、遵照蔣總裁指示本屆總統、副總統之選舉,本黨不決定候選人,本黨同誌在國民大會中得依法連署提名,參加競選。三、下屆總統、副總統競選,本黨競選的都要由黨提名。本黨應在下屆國大院會前三個月,召集本黨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候選人。”可見四十一年前那次,國民黨的確有一種假開明的戲路,“本黨不決定候選人”,而隻要獲得國民大會的連署提名,即可人人得而選之。正因為有這種假開明的戲路,所以1948年4月19日總統選舉開票之日,蔣介石得二千四百三十票,居正還得了二百六十九票呢。這就是我說的“國民黨為了演民主的戲,同黨人士,推出二名”的由來,雖然當時不以黨提名作為形式條件,但既在國民大會中“連署提名”,也是黨內定的。四十一年前能這樣演戲,今天若還演不出來,而要定李登輝於一尊,豈不太沒出息了嗎?
劉心皇先生信中又說:“至於我為什麼說副總統要總統候選人提名(指定),經黨同意呢?這倒是行憲四十餘年來的經驗,也可說是血的教訓。國大第一次會議時,蔣總統允許副總統黨內自由競選,因而有李宗仁、孫科、程潛、於右任四人競選,另社會賢達莫德惠,民社黨徐傅霖競選。到選舉時蔣支持孫科,經過四次選舉,李宗仁當選,等於代表強行送一個副總統給總統,後來,他們在領導中心摩擦,終至‘逼宮’,加速了大陸的陷共。政府遷台之後,痛定思痛,國民黨決定總統由黨提名,而副總統是由總統候選人提定,經黨同意的。從第二次會議到第七次會議,都是這樣辦的。這樣辦的結果,是領導中心得以鞏固。”“國民大會是代表全國國民行使政權的機構,代表在總統副總統的選舉上,是要根據民意,從全民、全國著眼,尤其要特別衡量的,是政局的安定,不會從私人情感和私人利益上考慮的。先生能對此事加以評論,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