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天崩地裂(1)(1 / 3)

1.東南互保

就在李鴻章悄悄和孫中山接觸的時候,在山東、直隸、山西,在北京,義和團運動已經失控。

義和團運動來自於民間,激發它的一是普通民眾對國家危亡產生的危機感和責任感;二是多年來清廷為了阻止西方文化滲透有意造謠煽動的結果,這兩種因素交混在一起,使這場運動變得模糊而急躁。早先清廷的威望高、力量強,還有能力約束老百姓的情緒,可現在清廷正在迅速崩潰,威信掃地,實力虛弱,漸漸約束不住這股來自民間的強大力量了,最終不得不決定“利用”這股力量。可當這股洶湧的潛力從地底噴發出來時,大清朝廷才發現這爆發出來的東西根本無法駕馭。

對人民撒謊所造成的危害現在終於開始暴露出來了,可當清廷意識到這一點時,什麼都晚了。就在他們統治的核心地帶,一夜之間,小半個中國都失控了。

早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山東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旱災,而朝廷根本無力救濟。那些行將餓死的饑民無法排遣憤怒和絕望,不約而同地把一切災難歸結在“洋人”身上,早幾年已鬧得沸沸揚揚的“教案”在這一刻空前爆發了。

這年十月,山東平原縣杠子李莊義和團首領朱紅燈率眾攻打教堂,並與前來鎮壓的清軍展開激戰,此事如星火燎原,幾個月內,山東各地拳廠林立,到處攻擊教堂,殺死洋人教士,鬧得如火如荼。次年年初,朝廷命武衛右軍統領袁世凱為山東巡撫,嚴厲清剿義和拳。

可是忽然之間,朝廷對義和團的態度徹底轉變,“剿滅”變成了“安撫”,於是義和團由山東轉入直隸,聲勢更勝從前。

光緒二十六年(1900)二月初二,英、法、德、美、意五國公使要求清廷正式頒布剿辦義和團的上諭,被慈禧拒絕。三月初七,英、法、德、美四國公使再次照會總理衙門,要求清廷兩個月內剿滅義和團,否則將派兵進入山東、直隸“代為剿滅”。

五月,義和團已經進駐涿州,到了京師的大門口,殺洋人、燒教堂也達到高潮。這時對大清朝廷來說,再談“剿滅”已經晚了。

五月十四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八國聯軍兩千多人從天津開往北京,聲稱要保護在京外國人的安全。第二天,清軍董福祥部武衛後軍當街殺死日本使館書記官杉山彬。在廊坊,義和團拆毀鐵路阻止聯軍前進,雙方展開激戰。也在同一天,朝廷正式宣布義和團合法,準許他們進入北京城。三天後,清軍精銳武衛後軍在廊坊參戰,西摩爾聯軍大敗,倉皇逃回天津。

由此義和團聲威大振,十幾萬拳民湧進京城,十九日,開始圍攻北京西什庫教堂。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到處殺洋人,拆教堂,毀鐵路,拔電杆,廣發揭帖,聲勢日益壯大。

二十一日,八國聯軍攻陷了大沽炮台。

二十四日,端郡王載漪的部屬恩海當街殺了德國公使克林德。義和團和清軍開始圍攻北京東交民巷的使館區。

二十五日,已經走投無路的大清朝廷下旨向英、美、法、俄、德、意、日、奧、比利時、西班牙、荷蘭十一國宣戰。

六月初十,沙俄出動十五萬大軍侵入東北……

天崩地裂,大禍已成。

是什麼力量逼得慈禧太後發了瘋,竟毫無理性地同時向十一個國家宣戰?

由於洋人阻止她廢黜光緒皇帝,使慈禧和一群保守派大臣發瘋一樣仇視洋人,而他們手中又沒有足夠的力量,隻好借助“民心”、“民氣”,下決心用義和團的力量與洋人對抗,給他們一個教訓,甚至把洋人全部趕出中國。

但當義和團進入北京後,慈禧立刻就發現這股來自民間的力量根本無法駕馭,而且它的“傳染性”極強,那股暴烈的仇洋情緒很快就在軍隊和官員們中間漫延開來,數十年的屈辱,甲午戰爭的慘敗,近幾年不斷地割地賠款……這一切令人憤恨的事件與早年在民間傳播的謠言交混在一起,像炸藥一樣猛烈地爆發出來了!

義和團在殺洋人,清軍在殺洋人,地方官吏在殺洋人,所有人都在殺洋人!不但殺洋人,還要殺二毛子、三毛子、四毛子、五毛子直至十毛子……在大清國的洋人要死,信洋教的要死,和洋人打交道的要死,替洋人“說話”的更要死!

一切都失控了,局麵已經無可挽回了。

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太後隻好向列強宣戰,如果萬一獲勝,真把洋人全趕跑了,她就立她的大阿哥。要是不行,打敗了,她就出賣義和團,出賣北京城,出賣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子民,讓洋人來替她殺人,用列強的軍隊替她維持局麵。

這麼搞法,這個不幸的國家將因為統治者的混賬而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多大的代價都得付,“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