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西北營田大使婁師德(2 / 2)

五、大唐宰相 寬厚聞名

《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時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於世”。司馬光評價婁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校。”《新唐書》記載:“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轍遜以自勉,不見容色。”這都說明,作為曾在西北靈州等地檢校屯田大使的婁師德,曆史上又是一位以寬厚出名的宰相。

事例之一:狄仁傑是唐朝有名的宰相,狄仁傑未入朝時,武則天單獨接見婁師德,問有沒有可以輔政的人才,是婁師德向武則天推薦了狄仁傑,武則天接受了婁師德的建議,把狄仁傑從外地調入朝廷,與婁師德一起擔任宰相。但狄仁傑入朝後,卻看不起婁師德,經常在武則天麵前說婁師德的壞話,千方百計想把婁師德排擠出朝廷,讓他到外地去做官。然而,婁師德總是坦然處之,從不與狄仁傑計較。後來有一天,武則天就問狄仁傑:“(婁)師德賢乎?”他回答:“為將謹守,賢則不知。”武後又問:“知人乎?”他答曰:“未聞其知人也!”武則天告訴他:“朕用卿,(婁)師德薦也,誠知人也!”就是說,我之所以了解你用你,正是婁師德向我推薦你的,說明他是非常知人的。狄仁傑聽了以後,慚愧不已,感歎說:“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呂不逮遠矣!”認為婁師德的對他寬容,而他還不知道,自己比婁師德相差甚遠。

事例之二:上麵提到,證聖元年(695年)與吐蕃交戰失敗,婁師德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師德因署稱牒曰:‘官爵盡無邪?’”意思是我的官爵全沒有了,但他自己笑曰“亦善,亦善!”也好,也好!又是坦然處之,不去計較。

事例之三:婁師德與李昭德同朝為官,有一次兩人一起入朝,婁師德體胖,行動遲緩,跟不上李昭德,於是李昭德回頭衝著婁師德罵道:“田舍夫!”意思是鄉巴佬。然而,婁師德卻笑著說:“我不作鄉巴佬,誰作鄉巴佬?”

事例之四:他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將要起程,婁師德對他說:“我現在是朝廷宰相,你又去作州牧,這是皇帝給予極大的榮寵,如果有人嫉妒,你該怎麼辦吧?”弟弟長跪在地說:“如果有人唾到我的臉上,我自己擦去就是了,我不同他計較。”婁師德卻說:“這正是我所憂慮的,人家唾在你的臉上,說明人家對你不滿,你擦去讓他更生氣,你應該不去擦,自然會幹,這樣,別人的氣就會消除。”婁師德要求其弟的這種作法似乎欠妥,但他要求弟弟與人為善的精神還是可取的。

事例之五:有一次,婁師德正在歇息時,來了一位想要進宮的縣令走過來挨著他坐下,和婁師德寒暄之後,便攀談起來。此時,這位縣令的兒子從遠處走來,看見自己的父親大大方方地和宰相平起平坐,不由得大吃一驚,急忙高聲提醒父親,縣令聽說自己身邊的人是宰相後,惶恐得很,起身便拜,連說死罪死罪。婁師德卻說:“人有不相識,法有何死罪。”縣令一看宰相大人如此平易近人,便趁勢訴起苦來,說是上級說他的眼睛看不清東西,要求他提前退休。縣令向婁師德解釋說其實自己的眼睛看東西並不昏暗,晚上點著蠟燭還能給上級寫報告。婁師德笑嗬嗬地說,你說你晚上還能看清文字,為什麼大白天卻分辨不出宰相。縣令聽了嚇得不輕,連聲念起宰相南無阿彌陀佛。

宰相婁師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爭功名、忠於職守、心態樂觀,特別難得的是他還能親自與屯田士兵同勞動、共甘苦,這些高尚品德和精神,是值得發揚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