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隋朝宗室 大唐宰相
唐高祖李淵在唐初武德四年(621年)九月至武德五年(622年),任命楊師道出任“靈州總管”。楊師道是繼李子和、唐奉義之後的第三位靈州鎮將——靈州地方最高軍事長官,也是靈州將帥中第一個大唐的宰相。
楊師道和他的哥哥楊恭仁都是隋朝的觀王楊雄之子,也就是說他是隋朝皇帝宗室,出身高貴。楊恭仁、楊續、楊師道三兄弟都是隋朝的觀王楊雄之子,也就是說他是隋朝皇帝宗室,出身高貴,歸唐以後也世代為官。恭仁、師道兄弟二人都是隋末唐初有名的將軍。楊家是著名的官宦之家,一家之內,有駙馬三人,王妃五人,贈皇後一人,三品以上的高官多達二十餘人,史稱“遂為盛族”。楊師道,字景猷,史書評價他“清警有才思”。隋朝末年,當時他客居洛陽,被王世充所拘。後來,唐朝建立以後,楊師道兄弟都歸順了唐高祖李淵。楊師道被唐高祖封為上儀同,留在皇帝左右。娶了唐朝的桂陽公主為妻,也就是成為唐朝的駙馬,立即被任命為吏部侍郎,這個官就相當於今天的副部長。後來他又被任命為太常寺卿(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兼掌選試博士),封安德郡公。到了貞觀十年(636年),被唐太宗拜為“侍中”,取代魏徵參與朝政。按唐朝的製度,中央最高行政部門是中書省和門下省,中書省長官是中書令;門下省長官是侍中,中書令和侍中都是宰相,所以楊師道拜侍中參與朝政,就是宰相。貞觀十三年(639年)十一月,又被唐太宗任命為“中書令”。
二、靈州總管 擊敗突厥
唐朝初年,突厥進犯北方的邊境成為國家最大的威脅之一,早在武德四年(621年)九月,楊師道就被任命為靈州總管,以防突厥。出任靈州總管的楊師道,也在抵禦突厥侵犯邊境的戰爭中,建立功勳,史書多有記載。《新唐書·本記第一·高祖》中記載:突厥進犯,武德五年(622年)九月十五日,“靈州總管楊師道敗之於三觀山”。十八日,宇文歆有也在崇崗(今寧夏銀川北),擊敗突厥軍隊。《資治通鑒》189卷也有記載:“武德五年(622年)九月,甲申,楊師道擊突厥,破之。師道,恭仁之弟也。”由此可知,作為靈州總管的楊師道將軍,唐朝初年,在打敗突厥進犯的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百年後,楊師道哥哥楊續之孫楊執一也出任朔方節度使到過靈州。
三、遠征高麗 再立新功
楊師道為人厚道,史書上說他“親遇隆渥,性周謹,未嚐語禁省事”。他曾經說:“我讀《孔光傳》,想其餘風,或庶幾雲。”因為他出身隋朝皇祖貴胄,他對社會上的人物,不太了解,他掌握宰相大權以後,為避嫌,他特別限製貴親,這樣,他用人多違其才,不合時宜。唐太宗也說:“師道性純淑,自應無過,而實怯懦,罕更事,緩息不得其力。”貞觀十七年(643年),因為他的親戚中有人牽扯到太子承乾謀反事件,唐太宗震怒,他被罷降為吏部尚書。貞觀十九年(645年)三月,楊師道隨唐太宗征高麗,他又被任命為攝中書令,即代理宰相。唐太宗征高麗回來以後,同年十一月,又任楊師道為工部尚書,後又為太常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