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錯錯錯(1 / 3)

嘩啦啦,在場的劉備嫡係軍官全站了出來,跪了一地,求他看在成千上萬大漢子民的麵子上,勉為其難的接過先帝的槍。

“您就登基稱帝吧。”他們跪伏在地上,死死的乞求劉老大。

很多臣子不由側目,心生寒意。

人群裏有人忍不住,高聲提議:“主公,事關重大,不如先請諸葛大人過來商量一下。”

諸葛亮雙目失明之後,一直閉門謝客,除了劉備的使臣,誰也不見。這一個多月以來,連同諸葛喬在內的諸葛家人都行事超級低調,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劉備隱約聽出了這是馬謖的聲音,臉色微霽:“孔明雙目失明,正是需要安心養病的時候,怎麼能打擾他?”說實在的,他心裏真的是沒底,不知道諸葛亮能否支持他稱帝。

聽他這麼一說,包括蔣琬在內的許多荊洲派官員均三緘其口,選擇了冷眼看戲。

在益州出生的費詩是個性情耿直的人,在諸多益州派官員的期盼下,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王爺,當前最重要的是興兵討伐曹逆,替先帝報仇。您怎麼能自立呢。可不能犯糊塗啊!”

劉巴站在隊伍裏,張了張嘴,也準備出列附議。

劉備陰冷的目光象冰刀一樣嗖了飛了過來,慍道:“你胡說什麼!孤什麼時候說不給先帝報仇啦?光天化日的,你居然敢詆毀孤。”一揮手,費詩就從司馬貶成了永昌從事。

老大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劉巴握著拳頭忍住了。

接著,糜竺等劉備的心腹老臣均站出來勸諫他自立稱帝。

劉備見荊洲一派並不是很讚同,強按捺住心中的忿恨,再三婉拒。自從關羽戰死、孟達叛降之後,魏延等荊洲少壯派將領先後嶄露頭角,在軍中頗成氣候。沒有荊洲派點頭,他這個皇帝是當不成滴。

張飛、糜竺等人還要再“苦諫”,劉備擺擺手,疲憊的打住了他們:“事關大漢江山社稷,不宜操之過急。今天暫且討論到這裏,明天再論。”

於是,貌似一場自編自演的擁戴鬧劇暫且告一段落。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劉備非常渴望能自立為帝。但是人心沒有統一,他不敢逼得太緊,無奈之下,隻能暫且擱淺這一話題。

散會後,費詩準備去跟窩在家裏養病的諸葛亮說道說道這事。在半道上,劉巴悄悄攔住了他:“費大人,走,上我家喝兩杯去。”

這個時候,費詩哪有心情喝酒。他正欲拒絕,卻見劉巴目光閃爍,心中一動,便點頭應允了。見四下無人,他跳上劉巴的馬車。

劉巴放下車簾,歎道:“老兄,你剛剛實在是太性急了些。就算你不跳出來反對,主公今天也當不了皇帝。”

費詩懊惱的指著自己的胸口說道:“我這裏難受!”

“有什麼好難受的。”劉巴撇撇嘴,“他走到這一步,是遲早的事。”

“所以,兄長當初才不肯扶佐他!”費詩瞪著眼睛,恍然大悟,“既然早就看出了他的不臣之心,兄長怎麼還……”

“是主公托我好好替他照看益州數百萬民眾。”劉巴臉色黯然,“反正,主公倒台了,不是劉備上台,益州也總會迎來新主。主公說,他無德無能,丟掉益州是遲早的事。便他不忍心陷子民們於戰亂之中。所以,當時,他才棄守成都,歸降劉備。”

費詩明白,在劉巴的心裏,永遠都隻有一個主公,那就是劉璋。

他和劉巴一樣,不禁眼睛潤濕了。劉璋雖不是明主,但他至少不會作模作樣擺虛偽,不會苛刻子民,至始至終都是漢臣。

這一夜,費詩沒有去找諸葛亮。他和劉巴二人喝得爛醉如泥,連第二天的朝會都誤了,沒有出席。

同樣是這一夜,劉備敲開了近半月沒有登門的諸葛府的大門。半個多月前,他偷偷的仔細詢問了給諸葛亮瞧眼病的郎中,得到了一個肯定的回答:諸葛亮的眼睛往後就這樣了,除非神仙出手,才能重見光明。

在他看來,諸葛亮的眼睛都瞎了,再大的英才也隻是一個瞎子罷了。所以,很多事,他都指給了蔣琬等人,不再找諸葛亮商量政務。就連上門探視的使臣也漸漸去得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