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後,您的蔡正國爺爺在美軍飛機轟炸中犧牲了。
給您講這個故事,是提醒您複習“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由此,首先要記住無數先烈!
年輕人身上寄托了中國的希望!
大澤山人11:17:4309/07/2005回帖
真感動!
謝謝蔡正國爺爺!太感動了!真是大英雄!看了這篇文章,我都無話可說了,你是他的後人嗎?不管怎麼樣,真該好好謝謝你!等我回國了,要去蔡爺爺的墳上深深的鞠個躬!謝謝你!
韓cocoa-15:33:0509/07/2005回帖
要深刻理解您的爺爺,就應該了解千百萬士兵
韓cocoa:
您真是個可愛的小丫頭。想想看,我若是蔡正國的後人,上麵的話我能好意思說嗎?蔡正國有三個孩子。女兒生在戰爭年代,吃過24個人的奶,但後來還是餓死了。蔡正國1953年4月12日犧牲時,留下了16封家書,以及5歲的大兒子和剛滿月的小兒子蔡小東。兩年後,大兒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也不幸夭折。最近,蔡小東的一篇《我的父親蔡正國》發表在2005年第4期《神劍》和2005年8月16日的《作家文摘》上。您願意“寫點東西”,這很好。真希望您能有一個全新的視角。您的爺爺與曆史上帝王的“打手”有著本質的區別,要深刻理解這一點,就應該了解革命隊伍裏千百萬士兵。
八、閱讀父親
這是我根據蔡小東的講述,寫下的一篇文章。把這篇文章放在書的後麵,或許會對閱讀那些曆史資料有一些幫助。
我從未見過我的父親。
1953年2月24日我在黑龍江雙城堡五十軍留守處出生的時候,父親正帶領著五十軍在朝鮮戰場上鏖戰。留守處立刻把我出生的電報發到了前線指揮所,正在前線指揮戰鬥的父親見電報“欣聞喜訊”(見《前線書信》1953年3月9日)。
父親自然希望早日見到自己的兒子。母親最理解常年征戰在外的父親的心情,所以剛剛滿月就急著做去朝鮮的準備。但還是晚了,就在母親辦好一切手續,準備攜繈褓中的我入朝之際,突然從前方傳來了父親犧牲的噩耗。
僅僅隻差了幾天,誰能想到這短短的幾天時間竟會斷然錯開兩個血脈相承的生命,讓我們父子倆永遠地失去了見麵的機會。
許多年了,父親對於我來說從來都不是一個可觸可感的具體形象。在我的眼裏,父親是矗立在烈士陵園裏的那塊刻著紅字的墓碑,父親是懸掛在抗美援朝紀念館裏的那張薄薄的照片,父親是母親嘴裏那些零零散散的故事,父親是家裏珍藏著的那個裝滿遺物的鐵皮箱……
因為始終無法以肌膚、氣息來感知我的父親,我便隻能閱讀,在墓碑上,在展櫃裏,在軍史中,在鐵皮箱裏……
而這,也是在我年滿十八歲以後。
一個保守了十八年的秘密
1971年6月14日晚8時,一輛黑色吉姆轎車突然駛進我所在的部隊營區。正在查崗的我目睹著車上下來一個年輕的軍官,目睹著年輕軍官神情嚴肅地從我麵前匆匆走過,目睹著部隊首長與年輕軍官交談後臉上產生的疑惑,目睹著他們聚在一起一遍遍地翻看花名冊,目睹著他們遍尋不見的失望與不解,目睹著年輕軍官沉著臉鑽進吉姆悄然離去……
我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切會與我有關。
第二天,我正在操場帶隊訓練,政治處主任氣喘籲籲地迎著我跑來:“快!把工作交待一下,上麵來電話通知你立刻去大連黑石礁49號樓,你母親來了!”我愣了,我聽說過黑石礁49號樓,知道那是個專門接待高級幹部的地方,也知道那是個並非什麼人都有資格進入的去處,而我的母親隻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