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舜的傳說(1 / 3)

堯在位多年,年紀越來越大了,想找一個接班人。一天,堯召集四方部落首領開會商議此事。

堯說出他的打算後,有個名叫放齊的大臣說:“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正合適。”堯嚴肅地說:“他可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就愛跟人爭吵。”另一個叫灌兜的大臣說:“管水利的共工氏,為人敬業,工作做得挺不錯,可以接班。”堯搖搖頭說:“共工氏能說會道,表麵恭謹,心裏另一套,用這號人我不放心。”這次討論沒有結果,堯繼續物色繼承人。

有一天,堯又把四方部落首領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接班人。到會的一致推薦舜,堯點點頭說:“我也聽說過這個人,大家都說他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跡詳細說說?”於是,大家向堯講起了舜的情況:

舜出生於平陽西南數百裏一個小村子的農家中,他的身體與眾不同,眼內有兩個瞳孔,頭大而圓,麵黑而方,口大可以容下拳頭。舜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

舜的後母凶悍乖戾,尤其是舜的弟弟象出生後,舜就更沒有好日子過了。舜經常吃不飽、穿不暖,而後母生的三個兒女卻吃得飽飽的,穿得暖暖的。但是,舜天性至孝,不管後母如何待他,他總是笑臉相迎,拚命幹活,從無怨言。

有一年冬天,天氣奇寒,舜身上隻穿兩件單衣,瑟縮不已。鄰裏秦老漢實在看不過去,便出麵幹涉,並希望送舜去讀書,但家中卻堅持要舜放牛。多虧教書先生善良,在秦老漢的幫助下,舜一邊放牛一邊學習。

舜從先生那裏知道一個人即使有聰明睿智之質,但也必須讀書,繼承先人傳下來的學問。他從書中知道為人要誠實,要有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

16歲時,舜長得又高又大,儼如成人。從此,舜開始艱苦的耕作,後母規定他一天到晚都必須幹活,連中餐也不準回去吃。有人問他為何一天隻吃兩餐,他回答道:“農家以節儉為本,一日兩餐足夠了,何必三餐啊!”

舜十分能幹,人又忠厚,深受人們的敬重。但在後母眼中,竟成了眼中釘,舜曾無緣無故三次被逐出家門。

舜的日子雖然苦,但舜卻加緊學習。不管年齡大小,隻要有一技之長,舜都拜之為師。舜曾師事8歲的兒童蒲衣子。他從蒲衣子那裏學到許多為人的道理,包括一個人從頭到腳的“容”,也就是最恰當的形象。如足的容要重,手的容要恭,目的容要端,口的容要止,聲的容要靜,頭的容要直,氣的容要肅,立的容要不偏不倚。

舜為人孝順,侍奉父親和後母,善待弟弟,每天都恭恭敬敬,小心謹慎,未曾絲毫懈怠過。舜在20歲時,因為孝順出了名。30歲時,正趕上堯尋訪接班人,四嶽都推薦舜。於是,堯把兩個女兒嫁給舜,從家庭內部來觀察他;又讓九個兒子和他相處,從家庭外部來觀察他。

在舜的影響下,堯的兩個女兒極有婦道,不敢因身份高貴而慢待舜的親人。堯的九個兒子在舜的影響下愈益敦厚了。

在舜的影響下,他身邊的人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舜在曆山耕種時,曆山的百姓都互讓田界;舜在雷澤捕魚時,雷澤的漁民都互讓打魚的水源;舜在黃河之濱製陶器時,黃河之濱生產的陶器再也沒有粗製濫造的。人們都擁戴舜,紛紛前去投奔他。僅僅一年時間,舜所居的地方就變成了村,兩年就變成了邑,三年就變成了城。

堯聽說後,特地賜給舜用細葛布做的衣裳和珍貴的木琴,還為他建造米倉,賜給他大批牛羊。

瞽叟見舜豐衣足食,分外眼紅,想殺掉他。瞽叟故意讓舜到米倉頂上去塗泥,然後從下麵縱火。舜發現起火,立即用兩頂鬥笠當做降落傘飄然而下,得以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