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你從哪裏來?(4)(2 / 3)

我的第二項規條是:在行動上要盡可能做到最堅決、最果斷,當我一旦決定采取某些意見之後,即便這些意見極為可疑,我也始終加以遵守,就像它們是非常可靠的意見一樣……

我的第三項規條是:始終隻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運,隻求改變自己的欲望,不求改變世界的秩序。一般地說就是養成一種習慣,相信除了我們的思想之外,沒有一件東西完全在我能力範圍之內……”

另一方麵,笛卡爾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從中學時代起,就對傳統的經院哲學充滿著厭惡,他正在用他敏銳的思想觸角,從舊思想的重重包圍中闖出一條新路來,這無疑是一場思想革命。但由於曆史的原因和笛卡爾個人性格的特點,笛卡爾顯然不想引火燒身,他隻想把自己的思想革命局限在個人思想領域裏,以求得個人生活的幸福和安寧。他不想“改變世界秩序”,也不想“克服命運”,他隻求“克服自己”,改變自我。這是笛卡爾個人的公開申明,無論這種申明在當時是一種生存的技巧,還是發自笛卡爾的內心深處,我們都不能忽略笛卡爾給自己的定位。

笛卡爾的這種生存狀態,也可以從笛卡爾當時所從事的工作看出,他雖然身著戎裝,但卻不想當幹{‘麼戰鬥英雄。他有他自己的戰場,他的戰場在思想裏,他要做思想英雄,與傳統鬥,與自己鬥。他要用他的“理智之光”為人類發掘一條正確的認識之路。

戰爭仍在繼續,交戰雙方打打談談,戰事進行得非常緩慢。笛卡爾身體不甚好,很少露麵,但執行什麼任務時,在行動上卻很堅定、果斷,並得到上司的賞識。笛每爾是幸運的,他並沒有親身體驗到戰爭的艱苦和慘烈,而是在戰場外為自己營造了一個社交和學術的氛圍。1620年6月6日,法國大使來到烏爾姆,他是為和談專程從大使館趕來的。笛卡爾參加了大使舉辦的聚會,並在那裏結識了一些同鄉人。當談判雙方的軍隊分赴各地作戰時,笛卡爾並沒有隨軍參戰,他繼續留在烏爾姆,逍遙自在地過著屬於自己的日子。笛卡爾已經熟悉和適應了烏爾姆小鎮的生活,並很快結識了當地一些有學識的名人,特別是懂得數學和哲學的人。其中有一位數學家叫福爾哈貝斯,他剛剛出版了一本關於代數和幾何的書。這是位熱情好客、富有冒險精神的人,可他們的初次接觸並不很愉快。當福爾哈貝斯看到眼前這位瘦小的年青人時,很是不屑一顧,他擺出一副老師的身份,先是問笛卡爾有什麼問題需要他解答,然後又給他出了一個問題,試圖為難一下這位“學生”。笛卡爾自信地接受了這一任務,福爾哈貝斯根本不相信笛卡爾能夠完成這樣的任務,並對他的“自信”進行了挖苦和嘲諷。這下笛卡爾被激怒了,他要向這位有才華卻很傲慢自負的數學家挑戰,以實力來證明自己的數學才華。福爾哈貝斯有意從剛出版的書中找了幾道難題,沒想到笛卡爾計算的結果完全正確。幾個回合下來,福爾哈貝斯終於意識到笛卡爾的實力。他把笛卡爾請到他的書房,讓笛卡爾看自己出版的一本新書,並一起探討書中的一些難題。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俗語:不打不相識。經過幾個回合的智力較量,福爾哈貝斯終於意識到與他打交道的這位年青人不是他的學生,而在許多方麵,他可能還應當向笛卡爾學習。這時險好有位數學家向福爾哈貝斯提出了一個古典幾何學家都解過的問題,並附上自己的答案和問題,他希望福爾哈貝斯能給以解答。福氏向笛卡爾求教,兩人經過多日的分析和研究,笛卡爾終於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難度,他試圖另辟蹊徑,想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他試圖把一切變長度用2個變長度(他稱之為x和y)以及該問題的常量和已知數據等來表示,這是坐標幾何學的萌芽。這個發現讓笛卡爾異常興奮,他意識到這是一個新方法,盡管他此時的研究程度還不很深,研究的進度也不很快,但它最終會成為數學上的一個新的門類(關於他在數學方麵的貢獻,我們將在以後的章節裏談)。1620年2月,他想發表一篇論文,但因內容太深而沒有發表。於是他就把他的大部分時間用於思考、觀察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