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知識分子“輝煌的30年”的開端——戰後初期的法國知識分子(4)(1 / 3)

【27】一譯“花神”咖啡館——筆者注。

【28】MicheLWinock,Le siècledes intellectuels,Paris:Seuil,,1999,p.485.

【29】PascaLOry eTJean-Fran?ois Sirinelli,Les intellectuels eNFrance,p.229.

【30】一譯“人民共和運動”——筆者注。

【31】亞利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代表作為《舊製度與大革命》和《論美國的民主》。

【32】Jean-PauLSartre,“L'insurrection,mardi22ao?t”,Combat,28,ao?t,1944.

【33】Jean-PauLSartre,“UNjour de victoire parmi les balles”,Combat,4,septembre,1944.

【34】米歇爾·萊裏(MicheLLeiris,1901-1990),法國作家,詩人。

【35】阿貝爾·奧利維埃(AlberTOllivier,1915-1964),法國作家,政治活動家。

【36】Jean-PauLSartre,“Présentation”,Les Temps Modernes,numéro1,le1octobtre,1945.

【37】關於《現代》雜誌在法國知識界的影響,法國學者已有相當深入的研究,這方麵的成果也已非常多,其中,最有分量的著作當推Jean-PauLaron,Les Modernes,Pairs,Galima-rd,1984.

【38】參見讓-弗朗索瓦·西裏奈利:《20世紀的兩位知識分子:薩特與阿隆》,陳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6頁。

【39】Walter Lippmann,The Cold W ar:AStudy iNU.S.ForeigNPolicy,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1947.

【40】PascaLOry eTJean-Fran?ois Sirinelli,Les intellectuels eNFrance,p.234.

【41】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1921-),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哲學家。

【42】Edgar Morin,Autocritique,Paris:Seuil,1959,pp.46-47.

【43】夏爾·傅立葉(Charles Fourier,1772-1837),空想社會主義代表人物之一。

【44】奧古斯特·布朗基(Auguste Blanqui,1805-1881),法國著名革命家。

【45】弗雷德裏克·約裏奧-居裏(Frédéric Joliot-Curie,1900-1958),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居裏夫婦之婿,1935年與其妻伊蓮娜·約裏奧-居裏(Irène Joliot-Curie)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46】如1944年9月1日,法共政治局委員兼《人道報》社社長馬塞爾·加香(MarceLCachin)在題為《歡迎約裏奧-居裏》的文章中宣稱:“我們黨看到,那些高級知識分子,那些受到最嚴謹的分析方法訓練的思想家們,絡繹不絕地加入我們的隊伍,朗之萬早就是我們隊伍中的一員。在巴黎大學、法蘭西學院,以及其他高等學府裏,大師們的信仰已經轉變為共產主義……如今,學者們又開始浩浩蕩蕩地走進法國共產黨的行列!”同年10月5日,《人道報》在報道畢加索加入法共時在頭版配上照片並刊登醒目的大標題“當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畫家畢加索加入法國的複興黨”,保羅·艾呂雅則這樣評論道:“今天,我看到巴勃羅·畢加索和馬塞爾·加香互相擁抱。當我聽見畢加索感謝法國人民,並加入法國最偉大的黨——工人階級的黨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一種睿智,一種靈魂的高貴。”參見 MicheLWinock,Le siècle des intellectuels,p.519.

【47】艾曼紐埃爾·勒華拉杜裏(EmmanueLLe Roy Ladurie,1929-),法國著名曆史學家,曾任法蘭西學院教授,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

【48】弗朗索瓦·孚雷(Fran?ois Furet,1927-1997),法國著名曆史學家。

【49】關於這些青年知識分子此期的心路曆程,可參看勒華拉杜裏的回憶錄:Le Roy Ladurie,Paris-Montpellier: P.C.-P.S.U.(1945-1963),Paris,Gallimard,1982.

【50】參見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愛欲》,高毅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版,第67頁。

【51】洛朗·卡薩諾瓦(LaurenTCasanova,1906-1972),法國政治活動家。

【52】Ariane ChebeLd'Appolonia,Histoire Politique des Intellectuels eNFrance:1944-1954,Bruxelles:Complexe,1991,Tome II,p.22.

【53】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1901-1991),法國哲學家。

【54】這方麵的情況可參看以下論著:IrviNM.Wall,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of Postwar France1945-1954),Cambridge,1991;IrviNM.Wall,L'Inf luence américaine sur lApolitique f ran?aise1945-1954,Paris,1989;Richard Kuisel,“Coca-colAand France before A-mericanization”,The JournaLof ModerNHistory,1991,numero1;Richard Kuisel,“SeducinGthe French——The DilemmAof Americanization”,The JournaLof ModerNHistory,1996,nu-mero1;VictoriAde Grazia,“Mass Culture and Sovereingnty——The AmericaNChallenge to Eu-ropeaNCinema”,The JournaLo f ModerNHistory,1989,numer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