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保持農民本色,土地才是我的根(1)(2 / 3)

有些記者很無聊,經常問李玉華“朱之文紅了,你是不是有思想壓力”這類話,言外之意是否擔心離婚的話題,這讓她感到很尷尬。還好,她的好姐妹們常替她回答:“咋能離婚呢,兩口子感情好著呢,再說了,他們都有倆孩子了。”

但擔心什麼,就來什麼。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則關於“朱之文離婚”的謠言,像股妖風,從某個角落飄蕩出來。該謠言煞有介事地說他在北京包養了一個名女大學生,給了妻子一大筆錢,達成協議,她終於同意離婚。

這假消息被很多人轉載,造成極壞的影響,有人信以為真,指責朱之文人品,像當代陳世美。

廣大粉絲的眼睛是雪亮的,紛紛對謠言散布和傳播者展開駁斥撻伐,很多人建議他運用法律的武器討回公道。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該謠言主要傳播者之一——濟寧信息港某負責人坐不住了,公開發表致歉聲明:

“朱之文的粉絲你們好,我是濟寧信息港站長,首先我先聲明,文章不是我寫的,我也是在別人QQ空間裏麵看到的,然後又複製到我的網站上和新浪博客裏麵。我是一個站長,作為站長都知道文章的原創性,因為百度不收錄QQ空間裏麵的日誌,我就把文章複製下來,然後發布到我的網站,百度就收錄了我的文章。我也不知道現在反應那麼大,我先說句對不起,在未經證實的情況下,轉發這種沒有根據性的文章很不可取,今天好多朱之文粉絲朋友打電話讓我聲明一下,我要來聲明,對不起,朱大哥。”

既然他們知道自己錯了,朱之文心地厚道,得饒人處且饒人,也不願意借機索要名譽損失費。如果換作是別人,會怎樣呢?

是非自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朱之文是一個有品格的人,絕不會像某些明星那樣風流浪漫,也不需要用緋聞炒作。

他和賢妻李玉華的深厚牢固感情,經受得住風吹雨打和時間的考驗。

三、造福家鄉先通路

朱之文心裏有親人,對老人以順為孝,過去,他不會亂花掉老爹看病的5角錢,一直默默守候病弱的老母親許多年。

他心裏有妻子,“出名不出軌”正是他心靈的表白。

他心裏有孩子,用行為教育著一雙兒女。

他心裏有兄弟,尊敬兄長,珍愛姐妹,就是再緊再累,也給遠在他鄉的兄弟姊妹打個電話,報聲平安。二哥朱之芳要蓋樓房,他大力支持,借錢給他用。每到過年過節,他都要問兄弟姐妹們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解決。

他心裏有鄉親,與鄉親們和睦相處,尊老愛幼,與鄉親們一起生活、勞動。他從不會和鄉親拌嘴,“叔叔”“嬸子”等尊稱是他自然交流的流露,對孩子會幽默地逗他們玩。

對於公益事業,他盡心盡力。如2011年9月1日,他外出為本村購置健身器材。先去菏澤,後又定陶縣冉崮鎮,均沒如願。9月2日,他騎電動車到了商丘、曹縣青崮集,才如願以償買回。由廠家把健身器材裝上車,下午運到朱樓村,他騎電動車回家。

健身器材是他個人出資購置捐獻給本村的。他覺得現在手裏稍微寬餘一點了,置辦一套健身器材,讓周圍村莊上的人,鄰居或者本村老人能鍛煉身體,小孩能玩,也省得大人看孩子了,這就是置辦動機。

2012年8月12日,在朱樓村修路施工現場,處處是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