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1889-1970),字孟瀟,湖南東安人。早年參加辛亥革命、護國運動,後加入國民革命軍,被授予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軍銜。1949年,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支持湖南和平解放,走上了新的道路。
有人稱唐生智是“20世紀中國軍人應用釋迦牟尼的教義作軍中精神教育的第一人”,此話不無道理。因為,雖然有不少的將領信佛學佛,但一般僅局限於個人行為,並沒有布道到軍隊中去。唐生智則不然,他在加入國民黨之前,不僅自己篤信佛教,拜顧伯敘居士為師,身披袈裟,出入寺廟,念經拜佛,而且要求所部官兵兩萬餘人全部受戒成為佛教徒,佩戴“大慈大悲救人救世”胸章。他還在軍中供養了一批和尚,讓他們給官兵傳經布道。於是,唐生智的部隊有了“佛教軍”的稱號。唐生智以信佛、學佛、救人救世相標榜,甚至自稱“佛教將軍”。
唐生智從南方國民革命軍實行三民主義和北方馮玉祥國民軍提倡基督教的例子中,發現了軍隊精神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於是,他在自己的軍隊中大力宣揚佛教,試圖以佛教來控製軍隊。他把佛教“救人救世”的主張和儒家“舍生取義”的學說雜糅到一起,對於加強個人修養、維持軍隊紀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佛教畢竟是一種宗教,要想利用它來完全控製軍隊是不可能的。佛教從因果報應、轉世輪回的角度引人向善,而軍隊更需要的是服從,是鐵的紀律,二者尚有相當大的距離。唐生智把佛、法、僧“三寶”與三民主義的“三民”相提並論,似有把佛教教義作為政治綱領的傾向。
隨著北伐戰爭的展開,唐生智的軍隊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的行列,他也加入了國民黨。作為國民黨員,唐生智應該執行三民主義政策。於是,他又把佛教教義與三民主義拚湊起來,聲稱“佛化黨化二位一體,唯心唯物兩極相通”,號召將士“本救人救世精神,為三民主義奮鬥”。後來,純粹傳經布道的做法逐漸被思想政治工作所取代。但是,唐生智仍然標榜自己是學佛的,強調佛化意義深遠,利他濟人,與革命絕無衝突。
在大革命處於高潮的時期,唐生智呼籲大家尊重佛學,保護僧眾利益,不要把寺廟的土地、財產充公。在他的倡導下,湖南還組織了佛化會。
以後,唐生智卷入了新軍閥混戰,他對佛教的迷戀有增無減,隻是未在軍隊中大力提倡罷了。隨著軍隊的散失,唐生智的“佛教軍”也就漸漸地被人淡忘了。
1938年以後,唐生智在東安老家,一麵傾家辦學,一麵與顧伯敘切磋佛學,經常通宵達旦,共同探討人生真諦。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又發動了全麵內戰,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唐生智秉救苦救難宗旨,主張停止內戰,建設家園。他在共產黨的幫助下,以“自救救人”的名義,出麵組織湖南自救運動,積極支持湖南和平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唐生智寄語佛教界同仁“當機弘揚,改革佛教”。
終其一生,唐生智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