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25年 管仲生於潁上(今安徽潁上)。
公元前708年 管仲在貧窮中度過了童年。因家貧,做過馬夫,做過小商販。是年,與鮑叔相識,結拜為兄弟,協手經商。十多年中,他們走遍了中原各國。
公元前697年 齊僖公拜管仲、鮑叔分別為二公子糾和三公子小白的師傅。
公元前694年 齊襄公繼位後,好勇喜功,連年征伐鄰國,國內橫征暴斂,民怨甚重。同年,魯桓公與夫人文薑來到齊國,齊襄公與其胞妹文薑通奸,並殺死了魯桓公。
公元前692年 齊襄公荒淫無道,天怒人怨。為避齊亂,管仲、召忽奉公子糾投奔魯國;鮑叔奉公子小白投奔莒國。
公元前686年 公子無知與連稱、管至父內外勾結,殺齊襄公,取代君位。雍廩等人殺公子無知。齊國大亂。
公元前685年 高傒、國子擁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是為齊桓公。魯莊公為公子糾爭位,齊、魯戰於乾時,魯軍大敗。齊軍乘勝奪取魯國汶陽之地。
齊桓公決心報管仲射他一箭之仇,派人赴魯,逼魯莊公殺公子糾,召忽殉主,管仲遣返齊國。在鮑叔的極力保薦下,齊桓公盡棄前仇,管仲被拜為大夫。
公元前684年 齊桓公不顧管仲反對,率兵伐魯,在長勺與魯軍交戰,被魯將曹劌擊敗。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國。支持管仲對內大膽進行改革,對外高舉起尊王的旗幟,實施管仲的稱霸不用兵車戰略。
公元前681年 齊桓公采納管仲之謀,與宋、陳、蔡、邾等國之君於北杏會盟,齊桓公主盟,以平定宋國內亂。遂國(今山東肥城南)不參加北杏會盟,齊桓公率師滅遂,並以此向魯國施加壓力。魯莊公與齊桓公盟於柯地(齊邑,今山東肥城南),會盟時,魯國司馬曹沫以劍劫桓公,要求退還汶陽之地。桓公依照管仲的意見,答應退地。
公元前680年 柯地會盟,使齊桓公名聲大振,各國諸侯紛紛與齊結盟。至此,齊桓公真正認識到了稱霸的本質,對管仲擁有了一種銘心刻骨的信任,拜管仲為“仲父”。同年,齊桓公與管仲率師會同陳、曹兩國伐宋,因宋違背北杏之盟。伐宋途中遇衛人寧戚,管仲薦桓公,桓公拜寧戚為大夫。寧戚赴宋說服宋桓公求和。
公元前679年 齊桓公與衛、鄭、宋三國之君盟於鄄(今山東鄄城北)。諸侯威服,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
公元前678年 鄭國違背鄄地之盟,齊桓公與宋、衛之師討伐鄭國。是年,齊、魯、宋,衛、陳、鄭等國於幽地會盟。
公元前675年 齊桓公會同宋、陳之師討伐魯國。
公元前671年 齊桓公與魯莊公會盟於扈地。
公元前668年 齊、宋、魯三國之師討伐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