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年後飯店要開業(1 / 2)

公元二O一二年春節後的初十八。黑龍江省雙蘭縣的裕山屯一座磚泥混的農村三間大房裏,一個名叫劉奮進的中年男子早早就起床了。他眉眼清晰,個子適中,舉止懦雅,白領的氣質。

他生在這個屯子裏,長在這個屯子裏。但他的舉手投足,又是城裏人的做派。他現在本省的叫濱北的地級市一家中檔飯店做廚師長。

今天是返回飯店的日子。往年時奮進早就回去了。企事業單位都是初七日上班。上班後餐飲業肯定要有個客流小高潮,所以很多飯店都將幹活的人在初六日喚來,以備開業後的衝刺。但這個新開業的並不具備很大規模的、隻能勉強稱為中檔飯店的《天天英家菜》館卻不同。

餐飲業,通常把“桌”作為規定飯店規模的標準。一般把有十張餐桌以下的飯店叫小飯館或小店。小飯館裝修不講究,很簡單,有的甚至為了節省資金沒有裝修。菜品是一般的大眾菜、家常菜,起的名字也是麵館、餃子館、包子鋪等等。高級餐館就不用多講啦,裝修豪華,菜品精致,門前停車場、保安、高級服務員必備,一般的百姓宴請就很少去啦,都是社會名流、富商高官,公款吃喝,會議宴請。

由於他們的經營場所一般都很大,有寬敞的大堂,也都接待婚宴。但是經營成本也比較高。而十張桌到二十張桌並包含4、5個單間包房的飯店,上了一定的規模,裝修也比較好,就是中檔飯店了。中檔飯店一般三年、四年就重新裝修一次。

特別是最近幾年,餐飲業競爭激烈,餐館的老板們為了吸引顧客,絞盡腦汁、花樣百出,紛紛加大裝修的力度,增加菜品的品種,經常進行菜品創新,有的餐館還規定廚師每個月都要研究出一個新菜。

中檔餐館有向高級餐館看齊的趨勢。由於中檔餐館菜價適中,裝修又不差檔次,環境不比高檔餐館差多少,已經成為城市居民就餐或宴請親朋好友的理想場所。

劉奮進就職的《天天英家菜》就是一家這樣的中檔餐館。它的經營者是一個叫薑有原的十八歲的女孩。

現在的餐飲業,都是上陣父子兵的。她家也不免俗,她的爸媽是這家餐館的實際操縱者。她爸還好,家裏有一大堆等著上鋼琴課的學生,她的媽媽是個下了崗沒事幹的人,整日就盯著飯店。每天飯店開門,幹活的人沒到她先到了,別人幹活,她帶著個近視鏡、背著手樓上樓下溜達,指手畫腳的挑毛病。

別人家開飯店,老板家人都是將眼睛盯在食材的價格上,盯著采買人是不是吃了回扣。她們娘倆卻不同的很。有貴的不買便宜的,有好的不買孬的。弄得菜品的成本一漲再漲,抵消了不少利潤。

就拿主食說罷,水餃是大眾都喜歡的,奮進調餡料有絕招,味道有滋有味,再加上主料豬肉進的便宜,賣價定得不高,回頭客很多,利潤豐厚。但她的媽媽賈雪來到廚房後,看見豬肉餡,不聞餡的味道,也不看餡料的顏色,隻問了進貨價,然後就說有問題,吩咐退了,再買來貴的,弄得奮進哭笑不得。

賈雪是個很邋遢的小個子,渾身土得能掉渣。七十年代的裝束:紫色的一套寬大的過了時的運動服,袖頭和褲腳各有一道白線,好像在吊唁誰。那天奮進裝作不經意的問了一句,才知道是她過去的單位發的。

她的頭發剪得很短,兩鬢還飄著一縷稍長的,透漏出理發師的拙劣手藝。奮進曾想過:一定是最便宜的街頭理的或是義務理發的傑作。她眉目緊蹙,仿佛有多大的愁事,永遠不會開心。她的皮膚蒼白,像沒吃飽飯。深深川字額頭下的一雙黑多白少的眼睛,向所有人表明她的執拗。

哪個飯店都歡迎公務宴請,腦袋削了尖去聯係公務宴。奮進也從原飯店帶來不少常吃公務宴的單位。誰都明白,公務宴是地下的勾當,見不了陽光。她卻非要將它們拽到陽光下。

“你是哪家單位的呀?”

人家來結賬,她走到吧台,故意這麼問人家,唯恐別人不知道。

“你單位可真好啊,又吃又拿,真有實力啊!”

她拿這種調侃的話去羞辱人家。

這麼的,幾份良好的關係都跑了。

主人家拿你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奮進覺得自己的心好冷。

既然人家說不早開,咱就晚些去。誰不想在家裏多住兩天呢。自從在工地和英百富告別來到飯店,每年在家也就呆上那麼六七天,現在有了一家三代人多團聚幾天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