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鑒真——六次東渡創立律宗的盲人高僧(8)(1 / 2)

十一月十五日半夜,日本第十次遣唐使的四條輪船同時從黃泗浦解纜啟航。可航行不遠,忽見一野雞從第一隻船頭飛過。大使以為這是不祥之兆,於是又等了一天。十六日,四船再次啟航,浩浩蕩蕩,駛出長江,進入茫茫東海之中。

十一月二十一日,四條船相繼到達阿兒奈波島(今日本衝繩島)。十二月六日遇到順風,四船啟碇前進,可惜第一船觸到暗礁不能前行。次日第二、第三船到達益救島(今日本屋久島)。十二月十八日開離益救島,忽然,風雨大作,不知四方,兩船被風吹散,經過一天一夜的漂流,鑒真乘坐的第二船於二十日下午首先抵達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今鹿兒島秋目浦)。二十六日,抵達太宰府(今九州北部福岡東南)。

鑒真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了。

從743年第一次東渡至今,整整經過了十一年的歲月。其間飄流東海、南海,足跡遍及江蘇、安徽、浙江、廣東、廣西、海南、江西等省,前後參加東渡的人數百人,不幸旅途身亡的三十六人,中途放棄東渡的二百八十餘人。自始至終跟隨鑒真並一起到達日本的隻有中國僧人思托和日本僧人普照兩人。

天寶十三年(754)二月初一,鑒真一行到達難波(今日本大阪),受到先期到達日本的中國僧崇道等人的歡迎。初三,到達河內國府(今大阪府地),受到內閣次官藤原仲麻呂所派代表的歡迎,先期來日的道睿也派弟子善談以及日本高僧誌忠、賢景、靈福、曉貴等前來拜謁迎接。

初四,鑒真一行抵達首都奈良,天皇派安宿王作代表,以敕使名義在奈良城正門羅城門外等候歡迎。在安宿王的導引下,鑒真一行進入東大寺,大批僧眾前來慰勞。初五,鑒真在東大寺接受了當時日本佛教界領袖唐道睿律師、任僧正之職的婆羅門僧菩提和東大寺住持良辯的拜謁慰勞。宰相、右大臣、內閣、次官以下官員百餘人也來禮拜、問候。

不久,日本朝廷派吉備真備以敕使身份來東大寺宣讀天皇詔書:

大德和上,遠涉滄波,來投此國,誠副朕意,喜慰無喻。朕造此東大寺,經十餘年,欲立戒壇,傳受戒律。

自有此心,日夜不忘。今諸大德,遠來傳戒,冥契朕心。

自今以後,受戒傳律,一任和上。

又過了幾天,天皇下詔,敕授鑒真“傳燈大法師”

的名號。

鑒真東渡,帶來了中國佛教完整的傳戒授律製度,這對日本舊有的不規範的受戒製度必然會產生巨大的衝擊。於是,以賢景、誌忠為首的部分日.本僧人與鑒真等人發生了矛盾和辯論,雙方於四月初結束辯論,賢景等人認輸,誌願放棄舊戒,重受鑒真所傳之新戒。鑒真的名聲更大了。

緊接著,鑒真在東大寺盧舍那佛像前設立戒壇,四月初五,由鑒真主持,舉行了日本佛教界有史以來最為盛大的受戒儀式。聖武天皇以鑒真為師證,登壇受菩薩之戒。接著,皇後、皇太子也依次登壇受菩薩之戒。隨後鑒真又為沙彌澄修等四百四十餘人受戒。最後又為內道場僧五十五人重新授大小乘戒。

五月初一,聖武天皇下詔於東大寺佛殿的西麵建立戒壇院。後又在戒壇院北邊建造了一所專門訓練和教育僧侶的唐禪院,鑒真等人遷居這裏,主持弘法事業。

天平勝寶八年(756)五月二十四日,日本朝廷任命鑒真為大僧都。隨鑒真東渡的弟子法進被同時任命為律師。鑒真成為日本佛教界最高領袖之一。六月,朝廷宣布鑒真永遠享用聖武天皇靈堂前供奉的米、鹽等物。

十二月,天皇派遣太子以下的朝廷大臣,帶領六十二名宣講師分別到東大寺、大安寺、藥師寺、山階寺等大寺院,宣講《梵網經》,律學在日本各寺之中大興。

接著,天皇又下詔,由鑒真大師對過去日本流行的佛經進行一次全麵校正。因為當時日本印刷業還很不發達,佛經主要靠手抄,輾轉傳抄,出現了許多錯誤,長期不能糾正。鑒真雖然雙目失明,但他記憶力極強,能熟練背誦大量的佛經,準確性極高。這次佛經大校正,對日本佛教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