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鑒真——六次東渡創立律宗的盲人高僧(5)(3 / 3)

風吹鬆柏,聲如波濤。

那時,已到隆冬時節,剛好又下了一場大雪,鑒真步入寺中,隻見白雪覆著寶塔玉殿,層林相托,蔚為壯麗。眾人忘記了疲勞,懷著虔誠的心情,巡禮寺中聖跡,憶念先賢昔聖。

次日吃過早飯,鑒真一行又馬不停蹄向溫州進發。

他們穿過始豐縣,進入臨海縣,一連幾天,都行走在雲霧繚繞的峰巒之間,而後又沿靈江前進,到了黃岩縣。

為了盡快與法進等人會合,他們稍事休息後,繼續向溫州方向前進。

這一天,鑒真一行人投宿到一座名叫禪林寺的古廟中,次日淩晨剛要動身,忽見一群差官帶著采訪使的文牒,闖進寺內,把鑒真等人一齊扣押起來。

原來,正當鑒真在浙江東南山區艱難跋涉的時候,在揚州的弟子靈佑及各寺的上座、寺主和都維那會集一起,商議鑒真大師的去向。最後達成一致意見,認為大師發願東渡日本,登山涉海,數年艱苦,滄海萬裏,生死莫測。所以,他們決定告知官府,讓官府出麵阻止。

江東道采訪使得知消息後,立即下牒諸州,追查鑒真蹤跡。官差順藤摸瓜,把鑒真所經過的寺院的寺主全都扣押起來,進行審問,追查鑒真去向。最後一直查到了黃岩縣南四十裏的禪林寺。

這一次,官差把鑒真等人看管得十分嚴密。大批兵卒重重防衛,任鑒真如何解釋,也休想脫身半步,於是,大家隻好被強行押解回揚州。鑒真長歎不已,日僧更是悲傷至極。

回到揚州,采訪使讓鑒真繼續留住當年的龍興寺,責令寺中三綱即寺主、上座、都維那等人嚴加防護,不要再讓鑒真等人出國,除鑒真的直係弟子外,其他人員都被解散送回原地。日僧榮睿和普照則被安排到遙遠的同安郡(今安徽省安慶市)住下。

鑒真回揚州的消息一傳開,僧俗弟子一齊湧向龍興寺禮拜大師。他們極盡供養,歡喜慶賀,熱切慰勞,表達了對一代大師的無限虔誠與恭敬。

可鑒真自回揚州之後,終日悶悶不樂,憂愁不堪。

這次東渡的受阻,使數月的精心籌劃與艱辛付之東流,悲憤中的鑒真對弟子靈佑大加嗬斥。而靈佑雖出於一片好心相留,可自知對不起師父,於是一再向師父表示懺悔,每天夜裏從一更一直到五更,站了六十天,鑒真依然沒有寬恕他。最後,揚州各寺的寺主、上座、都維那及各位大德一起前來致禮謝罪,鑒真一直陰沉的臉上才又浮現了昔日的慈祥。

第四次東渡的失敗,的確使鑒真遭受到沉重打擊。

日僧榮睿、普照更是茫然無措,幾乎陷入絕望的境地。

不過,對佛法的虔誠,使他們再一次從失敗中振作起來。

時光的流逝並沒有衝去東渡的意誌,反而使他越來越強烈,越來越不可違逆。對鑒真是如此,對榮睿、普照也是如此。

心有靈犀一點通。天寶七年(748)初春的一天,日僧榮睿、普照從同安郡乘船重返揚州,再次來到龍興寺拜見鑒真大師。可鑒真大師已搬到崇福寺居住,他們又火速趕往崇福寺。

三年來,日僧遠離揚州,鑒真口中再也不提東渡之事,所以官廳早已放鬆了對他的監視。可鑒真的內心卻無時無刻不銘記著東渡的誌向。所以,榮睿、普照來到揚州後,他們又立即著手準備第五次東渡。

這一次,鑒真一方麵派人采辦各種物品,另一方麵托人在新河(今江蘇揚州市南)打造船隻,一切從速辦理。

六月二十七日,鑒真與全體東渡人員告別崇福寺,來到新河上船。同行弟子有祥彥、光演、頓悟、道祖、如高、德清、日悟、思托及日僧榮睿、普照等共十四人,水手十八人,其他工匠等共三十五人。所帶物品和第二東渡時大致相同,糧食、衣服、經典、佛像、草藥等應有盡有。

船從新河啟航,沿運河經瓜州(今江蘇邗江縣南),進揚子江,再經常州界,東下至狼山(今江蘇南通市附近)。這時,忽然刮起大風,既不能行駛,也不得靠岸,船旋轉於三山之間。天明後,幸好風平浪靜,船才駛出了長江口,進入東海之中。

到了越州的小島三塔山(今定海海中的小洋山),風向突然變化,他們又不得不停下來等候。一個月後,總算等到了順風,鑒真下令立即開船。誰知船行到署風山(今舟山島附近),風又轉了向,隻好再次停了下來。

船在暑山岸邊停了一個多月,大家心裏都十分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