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玄奘——不畏艱險取經天竺,傳播佛教飲譽華夏(2)(3 / 3)

玄奘經曆了千辛萬苦,來到了羯若鞠閣國,其都城即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西部之卡堖季)。當玄奘來到羯若鞠閣國時,在位的君主是著名的戒日王。玄奘在羯若鞠閣停留了三個月,學習佛教經論,然後又周遊其它國家去了。

當時,在印度的中部,有一個摩揭陀國,那裏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及生前活動的重要地方,佛教遺跡甚多。

摩揭陀國中有一座山,名叫伽耶山,世人又稱之為名山,自古便是國王登臨敕封的地方,如來佛離俗成道即在此山。山上有著名的大菩提寺,是獅子國的國王出錢興建的。此國的十二月三十日,即唐的一月十五日,國人稱之為神變日。到了這一天晚上,會出現吉祥的光,同時天空中會飄下奇異的花,落在樹上和院子裏。玄奘來到大菩提寺時,看到經書中所記載的這些遺跡就在眼前,他感慨頗多。他遺憾自己生在末世,不能親睹佛的真顏。

玄奘覺得,自己雖然見了聖跡,卻沒有看到吉祥之景,他決定留下來,以自己的誠心來感動上天,顯示吉景。

玄奘正在聽一個居士講《瑜珈師地論》,突然,燈滅了,身上佩帶的珠寶瓔珞都失去了光彩,但卻有光明照耀內外,隻是不知光明來自何方。居士和玄奘都感到奇怪。

他們走出屋子看菩提樹,隻見一個僧人手拿舍利,大小像人的手指,在樹下舉著給人看。舍利放出的光,明照天地,眾人興奮不已,遠遠地向舍利參拜行禮。直到清晨,光才消失。玄奘在印度境內走了幾十個國家,終於到達了他此次西行的目的地——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是印度最有名的佛教寺院,其遺址在今印度比哈爾邦臘季吉爾西北的巴拉岡。它有著悠久的曆史,從公元第五世紀起便有鑠迦羅阿迭多等國王在此建立寺院,不僅規模宏大,而且藏書豐富,是當時一個主要的文化中心。唐朝人稱其為無厭,因其供奉豐厚,衣食無愁之故。寺裏有僧人幾千名,都是才能高強、學識淵博的人,其中德行為當時人所敬重、名聲馳於國外者就有幾百人。那裏戒行清白,教規純粹。僧團有嚴格的規定,人人都堅定不移地遵守,印度各國都把他們奉為學習的模範。他們互相詢問尚未明了的問題,談論深奧的義理,一天到晚沒有滿足的時候。他們日日夜夜互相提醒、互相告誡,年長的與年輕的互相促成。誰要是不談論三藏的深義,那就會自己感到孤立和慚愧。所以,那些想要馳名天下的外國學者,都來解決疑難,然後才能美名遠揚。因此,那些盜竊它的名義的人,走到哪裏都受到禮遇和敬重。各地的和外國的想要進去辯論的人,經過看門的人一番詰難,多半因為答複不上來而回去。隻有那些在學問上博古通今的人,才能獲準進去。於是,外來的學生再與他們比試較量技能,十個當中必有七八個要失敗退走,剩下兩三個博識事理的人,在僧人當中依次受到詰問之後,也無不鋒芒遭到挫折,名譽被敗壞。隻有才能高的能夠博識事理的多才多藝的賢人才能在那爛陀寺生存下去。

當時,那爛陀寺的住持叫戒賢,已經106歲了,其道法可謂高深無比,人稱“正法藏”。由於他博聞強記,內外大小一切書都能通曉,戒日王便把十座城邑的稅收全部送給他。玄奘西行求法的風聲早已傳到了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的僧眾聽說玄奘快要到了,便先派出四十多人去迎候。玄奘到達寺中的那天,寺中僧人二百人,俗人二千人,紛紛推著車撐著傘蓋,手捧鮮花迎接玄奘。一時間,在那爛陀寺內外人潮如湧,傘蓋如雲,好像在過一個極為盛大的節日。眾人把玄奘擁入寺中,見過眾僧人之後,就安排他住下。後來,玄奘在別人的帶領下,前去拜見寺中住持戒賢。玄奘來到戒賢的住處,向高居於座上的戒賢深施一禮,戒賢命玄奘就坐之後,就問玄奘:“法師從何而來?”

“弟子從支那而來,久聞貴寺大名,欲學瑜珈等論,以期求得正法。”

聽完玄奘的回答,戒賢忽然掩麵哭泣起來,眾人不由得你看我,我看你,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戒賢哭泣了好一會兒才停住,然後又向玄奘施一謝禮,說道:“法師前來救我出疾苦,深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