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劉備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我的念頭是:如今每日上朝,許多上奏的事情其實是無關大局的小事,這些事情並不關鍵,不必然要皇上親自決定。那這些事情,我們是不是能夠把權力下放,讓一些能力出眾的官員來解決,也好減輕皇上的負擔。好了,思路就是如此,你們看看有不有問題,詳盡怎麼實施,各自說一說看法。"
劉備的話說完,那張飛等人眼睛一亮,大家都沉思了一會兒,夏侯惇首先說道:"皇叔說得很有理由,如此解決的話,卻是能夠把絕大多數問題攤開了,那上朝時事情就少了許多了,隻有那些大臣無法果斷的事情,才須要奏請皇上來裁奪,不過這人如何分須要思量好,誰負責什麼,才對最難解決的。我想的就那麼多了,我的才智不及公台和益德,還是讓他們來說說吧。"
夏侯惇說完,劉備點了點頭,看了看其他兩人,說道:"你們的看法呢?"
那陳宮想了想,說道:"我建議不要把每件事情交給某一人,那樣確定會出現處事不公的狀況,要幾個人解決一件事情,互相監督,如此才不會有很多的問題和隱患。並且,這些人要有人監督,才能不出問題。"
說完,陳宮看了看張飛,說道:"不知益德覺得怎麼?"
那張飛笑了笑,說道:"公台與我所想一樣,我覺得...不如把群臣依照各自特長分類,隨即分成幾個組,一個組解決一類問題,每個組裏麵也分等級,解決各種程度的問題,最後由大家議論成果,如此就不會有失誤了。至於監督...我以為能夠建立一個特別組,特地查驗各組的工作,要是發現不對,能夠馬上上報解決!"
陳宮聽了張飛的話,連聲說道:"益德的念頭果真周到,陳宮敬佩不已。"
劉備也點了點頭,說道:"嗯......益德確實說得很周到了,那就如此我們把群臣分組之後,建立幾個部,每個部一個主管,至於名字嘛......叫部長吧......。不妙,還是太洋氣了,那就叫尚書吧。"
幾人聽了劉備的話,連聲稱好。於是大家又議論了很久,最後劉備拍板決定,群臣分成六個部。
第一: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任何財政事宜。
第二: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堂﹑科舉之事﹔同時管理藩屬和西域、海外之往來事。
第三:兵部,明職掌全國軍衛﹑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
第四: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審定各種法律﹐複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第五:工部,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管理﹐器物利用推進﹐渠堰疏降法子推廣進行﹐陵寢修建。全國的土木﹑水利工程﹐器械創造工程,包含軍器﹑盔甲﹑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事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
而最關鍵的就是第六部:吏部,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製﹐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製之法。
而六部的管轄監督官員就是相國,相國對皇帝負責。
除開六部以外,在吏部下麵還分設了一個安部,安部的地位很特別,附歸於吏部卻不歸吏部管理,而由皇上和相國直接管理,他們隻對皇上和相國負責,他們的職責就是監督各部的工作狀況,要是發現蹊蹺的狀況,能夠先行解決,同時向皇上、相國彙報,他們甚至能夠查處位至三公的言行所為。要是發現確鑿證明,能夠把有罪官員直接移交刑部解決。
劉備望著陳宮總結記錄下來的文書,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嗯,很不錯,如此一來,就起碼把工作都分攤下去了,那皇上無非沒有多少事情了,就算交上來的,我也能夠幫他解決一些,他就放鬆了,讓他多玩一玩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