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後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當凝聚著三年心血的書稿終於完成時,內心有一份欣慰、一份感慨,也有一份思考。
在新聞單位打拚多年以來,能到一所知名學府靜下心來做些研究一直是我的夢想,2002年9月我如願以償得到了在複旦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從事兩年的博士後研究的機會,當時感到十分的興奮。
2002年,筆者進入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進站不久就確定這一富有挑戰性的課題——傳媒資本運營研究,此後幾年時間,筆者運用經濟學、管理學、新聞傳播學等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結合國際新聞傳媒資本運作的經驗,對傳媒的資本運營進行係統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2003年2月,筆者在《新聞記者》2003年第2期發表《業外資本進入傳媒業的風險》一文,對業外資本進入傳媒業的風險中的政策風險、資金風險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2004年8月,在《新聞界》2004年第4期發表《兼並和收購——媒體擴張與發展之道》一文,對傳媒並購的曆史、方法、風險進行了較為全麵的探討,此文刊發後得到多方好評,被評為四川省新聞獎二等獎;2004年12月,與陳昆同誌合作發表《如何與資本共舞——媒體的選擇》(《新聞記者》2004年第12期)一文,對媒體選擇資本的標準和策略進行了探討;2005年4月,在《新聞界》2005年第2期發表《傳媒無形資本運營探析》一文,對傳媒無形資本運營的方式、方法、作用進行了探討;2005年6月,在《新聞界》2005年第3期發表《傳媒並購與反並購》一文,對反並購的方式和策略進行了探討。本書就是在這些階段性成果上充實而成的。
本書從2003年開始寫作,由於我在電視台還有繁忙的工作,加上還有一些中短期的研究任務,實際上不能保證研究時間的全部投入。這對研究成果的盡可能深入和細致產生了難以避免的影響,所以當把這一成果交付出版時,心中總有一絲淡淡的遺憾。
傳媒資本運營是近幾年擺在我們麵前的新問題,國內理論和政策研究都相對滯後。希望我提供的這份研究成果能夠對中國傳媒資本運營的理論和實踐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由於時間較緊,在研究中難免不夠深入,書中的一些章節顯得較為單薄,許多問題的研究還有待深入繼續下去,可能有不少錯誤和遺漏之處,敬請學界業界批評指正,以便在今後的研究中充實完善。唯願此書拋磚引玉,期待著更多的有識之士來關注傳媒資本運營的研究,促進中國傳媒資本運營的研究朝著新的深度前進。
感謝我的指導老師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丁淦林老師和複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童兵教授對我的指導;感謝Robert G.Picard先生在百忙之中為拙著作序;感謝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黨芳莉給本書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本書的編輯是複旦大學出版社的章永宏先生,他在本書的結構、體例、寫作風格、版麵設計等方麵,給予作者很大的支持。
最後還要感謝我的家人,他們在我寫作的時候給予我許多無私的幫助和支持,沒有他們的幫助,本書絕難付梓。
謝耘耕2006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