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觀點與力學研究緊密相連。可是,牛頓對伽利略關於重力加速度的數據一直抱著懷疑的態度。後來,牛頓利用圓的幾何特性精確地計算出了離心傾向力。並得出結論:物體做均勻圓周運動時,時間與弧長成正比。如果不限製物體做圓周運動,它就會做直線運動,因此,他將離心傾向定為瞬時運動,它等於正切偏離圓的距離。
牛頓的基礎工作做了這麼多,顯然不能滿足他的渴望,他又把“月球退離地球中心的力”與地球表麵的重力進行了比較,於是,他發現重力逐漸在變大。
那為什麼不可以遠到月球上呢?這個問題提高了牛頓研究的興趣。於是他用各種方法計算可能得到的結果。他采用的是地理學家和海員通常采用的數據:地球表麵的緯度為60英裏。他的計算與理論不太相符,這讓他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月球是由旋渦帶動的話,除了重力外,月球同時還擁有力的混合物。
牛頓在比較月球的離心力與重力時,腦子裏總閃現出某種想法,正是落下的蘋果誘發了他的這種想法。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但是牛頓卻把《原理》一書揣在懷裏達20年之久,直到哈雷發現了,才使它公開。
牛頓在力學上的研究有了很大進步,並在此基礎上,他實現了天上力學和地上力學的結合,形成了統一的力學體係。
牛頓力學三定律構成了近代力學的基礎,也是近代物理學的重要支柱。
牛頓的力學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把天體運動定律與地上物體運動定律統一起來,構建了經典力學的理論大廈。並把力學理論應用到太陽係中,使天體力學中的一係列問題得以解決。他給出了計算太陽質量和行星質量的方法,並證明了地球是一個赤道凸出的扁球,說明了潮汐的漲落,解釋了歲差現象,分析了彗星運動的軌跡和天體攝動現象等。
在18世紀及以後的一係列事實,證實了牛頓力學的真理性,從而得到了廣泛的承認。
哈雷彗星的發現,地球形狀的證實,關於行星攝動現象的證實,這些對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證實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如關於引力常數G的測定等,也都證實了萬有引力定律。1781年,英國天文學家赫舍爾發現了天王星,首次發現了行星的攝動。1799年,法國著名科學家拉普拉斯出版了《天體力學》一書,建立了行星運動的攝動理論和行星的形狀理論,進一步證實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性。
在這之後,人們運用萬有引力定律對天王星攝動現象進行了複雜的計算,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1845年發現了海王星,這是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有力證明。
牛頓運用歸納與演繹、綜合與分析的方法使得力學體係更加完善,被後人稱為科學上的模板,顯示出物理學家在研究物理時,都傾向於選擇和諧的體係,追求一種簡明、理想的形式。
經典力學的建立促進了自然科學和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一是科學的研究方法推廣應用到物理學的各個分支學科上,對經典物理學地建立起著推動作用。二是經典力學與其他科學相結合從而產生了交叉學科,使得自然科學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三是經典力學在科學技術上有廣泛的應用,促進了社會文明的發展。
牛頓作為一個科學家,在力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並在眾多領域取得了偉大成果。正如恩格斯所說:“牛頓由於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由於進行了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於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於認識了力的本性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