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喜歡思索的自費生(1 / 2)

你若想獲得知識,你該下苦工;你若想獲得食物,你該下苦工;你若想得到快樂,你也該下苦工,因為辛勞是獲得一切的定律。——牛頓

在當時,英國的綜合性大學都是由多個學院組成,劍橋大學在牛頓入校時增加到了16個學院。每一所學院的創始人和學院的教學目的和管理方法都不是相同的,它們分別為獨立的學院。牛頓入學的三一學院,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意思。

三一學院因為宗教色彩比較濃厚,再加上統治者的驕傲專橫和愚蠢至極,英國教育界的學術氛圍幾乎沒有受到哥白尼等人開創的科學革命的影響,亞裏士多德仍然像神一樣受到膜拜,古代史、古文、邏輯和語法成為學校的支柱性學科。

在內戰期間,王黨與共和黨經常因學校的教育問題吵個不停,有一批崇尚科學的教師被王黨趕了出來。後來,在克倫威爾的掌權下,對劍橋大學進行了改革,所有保守沒有新思想的教師被逐出校門,一時間,科學活動盛行,那些崇尚科學的名人誌士便向劍橋靠攏。

三一學院是劍橋大學中規模最大、名聲最響亮、財力最雄厚的學院之一,擁有全劍橋大學中最優美的建築與庭院。它是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於1546年修建的,其前身是1324年建立的邁克爾學院以及1317年建立的國王學堂。學院中依然保留著最古老的建築,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紀時期國王學堂所使用的學院鍾樓。三一學院的教堂是由亨利八世的女兒瑪麗·都鐸於1554年修建的,雖然整個教堂的內部裝潢要到18世紀才能全部完成。

倫敦的繁華有些令牛頓應接不暇,車水馬龍的街道,更令他感覺有些不適,他感覺有些茫然,城市的喧鬧不免使他留戀起家鄉小鎮的清幽。

清幽的小鎮裏確有不少值得留戀的記憶,那裏有克拉克夫婦、斯托克校長,還有舅舅、母親,更有他生活了五六年的克拉克先生家閣樓上自己的安樂窩,在屋中有自己的各式工具,多年積攢的手工作品,還有自己閑來無事創作的隻有自己欣賞的繪畫傑作,好像走時牆上的作品還沒收起來呢。

牛頓提著他的舊皮箱,站在劍橋大學的門口。

三一學院的大門是1518~1535年建造的,顯得雄偉壯觀,令人肅然起敬。站在門前,牛頓下意識地覺得自己要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頓時有些緊張起來,一陣涼颼颼的感覺從脊背直透腳尖,不知未來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牛頓來到劍橋大學的第一天,就被這裏獨特的氣息所傾倒。

校園中繁花遍地,綠草如茵,各種風格的古老建築隱沒於各種綠蔭之間。石階路旁綠樹柳蔭,不遠處幽靜的湖麵上有幾隻戲水的白天鵝。一貫喜歡觀察的牛頓被這美景深深地吸引了,呆呆地望了好一陣。

在那草地中央有一個很大的噴水池,水柱噴得很高,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非常明亮,有時還閃著亮光,草地上有許多學生在看書、聊天。

但看到學校的校舍時,給人一種古典、幽雅的感覺,校舍是用茶色磚建成的,在屋頂上,還有許多高低不同的小塔。

牛頓沿著鋪滿碎石子的小路,四處觀賞校園的美景,不知什麼時候來到了一座禮拜堂的門口,門前還塑有許多雕像,每座雕像的下方都有塊牌子,上麵有一些文字介紹。牛頓看了上麵的文字,才明白凡是從這所大學畢業後,在社會上有偉大貢獻的校友,學校就會為他塑造一座大理石像,作為紀念。

牛頓望著那些雕像出了神,不覺責任感和榮譽感湧上心頭。他暗下決心,自己也要成為有出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