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名人教子佳話(4)(3 / 3)

洛克菲勒給孩子的零用錢

全世界第一個擁有10億美元以上的超級富豪洛克菲勒可算是有錢的吧?對他來說2元錢可算是滄海一粟,然而他在給孩子分發零用錢時卻十分“吝嗇”。他規定,零用錢因孩子的年齡不同而異:7一8歲時每周3角;11一12歲時每周1元;12歲以上者每周2元,每周分發一次,並且還給每人發一個小賬本,要他們記清每筆支出的用途,領錢時交給他審查,如果錢賬清楚,用途正當,下周增發5分,反之則減,同時,他還允許孩子做家務活以得到報酬,補貼自己的零用。

雖然在資本主義社會到處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但對一個擁有10億美元以上的富翁來說,對孩子的零用錢卡得如此之緊,確有其用心獨到之處。現代父母對孩子的零用錢不很重視,控製不嚴,有的父母還以給孩子零用錢多為榮,對零用錢的分發也沒有準則,高興時孩子要多少就給多少,甚至孩子不要也給,說是讓他們去買好吃的。對於孩子零用錢的用途更是不管不問,任憑孩子在外邊買什麼都不管。從表麵上著,錢是給了孩子,但孩子用這些錢實際幹了些什麼卻不知道,通過分發零用錢又使孩子學到了些什麼好的行為更不得而知。這樣的零用錢給還不如不給,因為它不僅使孩子好逸惡勞,揮霍無度,而且容易使孩子走向犯罪道路。

“呆子”愛迪生的母親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時求知欲很強,喜歡追根求源。他向老師提出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被認為擾亂秩序,而且還被校長辱罵成“低能兒”。所以,他剛走進校門三個月,就被勒令退學。這也就是他一生的全部學曆了。

愛迪生的母親為此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她擔當起真正可以稱做“老師”的那種職責,給他講羅馬帝國的興亡,講英國的發展史,講文學、物理學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欲被母親的教育進一步激發起來,當他聽完了“火”的故事後,竟在屋裏放起火來。他見到雌鵝下蛋,就獨自守在鵝籠旁,從早到晚,仔細觀察。母親以為他跑丟了,四處尋找,最後找到了他,隻見他爬在草地上,聚精會神地盯著鵝籠,叫他去吃中飯都不肯,直到鵝下了蛋才心滿意足地離開了鵝籠。於是,人們又把愛迪生稱為異想天開的“呆子”。

“呆子”在母親的親自教育下,“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他在十歲時就能閱讀《美國史》、《羅馬興亡史》、《大英百科全書》等少年兒童很難懂的書籍,甚至還讀牛頓、法拉第的著作。由於家境貧寒,愛迪生十二歲那年就出去當報童謀生了,在列車上賣報紙。十五歲那年,他因在火車上搞試驗,引起了大火,丟了飯碗。

回到家裏,母親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幫助他在家裏又設置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室。除了讀書以外,愛迪生把全部時間用來進行實驗,有時鑽進實驗室整天都不出來。這時,愛迪生還不到十六歲,這個實驗室對愛迪生一生的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