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望門樓子(1 / 3)

麥芽忙出聲道:“紀叔,您別急,辦學堂的事我們都支持,大家一起想辦法,人多力量大,總能解決的。”

林德壽也擔心他身體,也道:“是啊,不是還有我們呢嗎?我們大家夥在一塊多商議商議,辦學堂對咱們子孫後代都是好事,應該支持。”

紀安山咳了一會,似乎覺得好些了,才轉過身來,不過,他仍用手帕捂住嘴巴,“有你們這些話,我心裏就踏實了,這樣吧,辦學堂的事就由德壽幫著照應,要怎麼辦,等你們想好了,回頭再跟我說一聲就成,至於承包荒坡的事,正好明兒我家孩子要去縣城,我也同他一塊去,順便問問縣老爺,明兒下午就能給你們答複。”

聽到事情有了眉目,堂屋裏的幾個人都高興的很。

紀安山也吃不下什麼東西了,便起身告辭,現在是下午時分,太陽並不毒,元青說要送他,怕他一個人回去不安全,被他婉拒了,也沒幾步路,走走就到了,他還沒到走幾步就要昏倒的地步。

送走了老村長,屋裏的幾個人,一時間都有些沉默。

麥芽起身,把紀安山用過的碗跟筷子,拿到廚房,單獨放著,並囑咐田氏跟李氏,待會這碗要單獨洗,還得用開水湯,最好能放在開水鍋裏著煮一下。她這樣一說,田氏也想起來,有些癆病會傳染,她見著村長來,一時高興,就給忽略了。

林虎跟錢勇吃過飯就跑了,這會也不曉得竄到哪去玩了。

田氏跟李氏沒歇一會,就到院子裏洗豬下水去了。

林德壽他們還在喝酒,麥芽便泡了些粗茶,送到堂屋,陪著他們說話。

紀安山把辦學堂的任務交給林德壽,這會他心裏也不是很有底氣,“哎,你們咱們要在哪裏辦學堂?村裏也沒有哪家屋子空著,這要上哪找地方去?”他猛灌了口酒,今天他也喝了不少,臉都紅了。

黃年曉得他又貪杯了,趕忙把他手裏的酒杯奪過來,凶道:“你說話歸說話,別再灌酒了,你兒子都瞎跑去玩了,等級會我可不拉你回去。”

林德壽聽了他的話,咧嘴傻樂,“喲,咱兩空住那樣近,你不拉我誰拉我,今天我還非叫你背我不可呢!”

“林叔,這酒啊,留著下回再喝,咱們還有正事沒商議呢,您先喝口茶,醒醒酒,”麥芽把酒壺抽走,給他倒了杯濃茶。

冬生也笑著調侃他,“林叔,如今你可是身負重任,可不能貪酒,想想你家林虎,你也想讓他上學堂對吧?”

林德壽其實也沒真的醉,隻是借著酒意跟黃年開開玩笑,他笑著端起茶味,仰頭喝了一杯茶,對他們說道:“放心吧,你林叔還沒渾到那般地步,不是說要辦堂嘛,咱們一塊想想,村裏哪裏有空的屋子,或是閑置的,都成。”

幾個人都沉默了,半響之後,黃年想起一事,“老林頭,咱們村不是有祠堂嗎?”

經他一提點,林德壽如被他敲了一棍子,懵然拍了拍額頭,“對哦,我咋把這岔給忘了,咱村就有現成的祠堂,有好幾間房屋,要是騰出兩間來,一間給夫子住,另一間做學堂,這不就齊活了嗎?”

祠堂這個詞,麥芽以前隻在書裏跟電視上看過,她還從未想過,榆樹村也有祠堂。

其實,不是這裏的人迷信,蓋祠堂也是有原由的。每個大家族都會蓋有祠堂,供上族譜,供上曆代家族裏有功德,有貢獻的先人。

可每家蓋出來樣式也不盡相同,

榆樹村雜姓的人很多,都是零零散散的姓氏,所以蓋祠堂這種事,不大可能為之。

但事有例外,早幾年前,村裏有個大戶,跟謝老二家一樣的有地有錢,蓋祠堂對他們來說,就是舉手之勞的事。可這祠堂蓋起來沒過多久,他家因為要做生意,舉家搬走了,家裏的地,也轉賣給了謝老二,這才有了謝老二家,如今這些田地。人都走了,祠堂再也無人過問,屋子沒人住,也就越發破敗。

再後來,祠堂就成了村裏堆放雜物的地方,不過隻要稍加收拾一下,也還是可以住人的。

林德壽一拍桌子,“那行,我看啊,這事就這麼定下了,等回頭去問過村長,他要是同意了呢,咱們就出些錢把祠堂修繕一下,好讓夫子住的舒服些。”

黃年也同意他這個說法,祠堂空著也空著,不如另作他用,隻是這修葺也不是件簡單的事,還得大家齊心合力才成。

商量好了事,飯也就吃完了,等林德壽他們走了之後,田,李兩家人還得忙著把明天要賣的鹵肉做好。

今天又進了些豬大腸,這玩意清洗起來費事的很,田氏她們沒弄過,以前殺年豬,也有這些,不過都是扔了的,他們覺著豬大腸不管再怎麼洗,都有股子臊味,難聞的很。

但麥芽曉得豬大腸應該要怎麼洗,可她也不好直說,就建議田氏用鹽跟麵粉,先把豬大腸用清水簡單衝一下,加上鹽跟澱粉,反複揉搓,再用清水衝幹淨,要是還有味,就放在滾水裏燙一下,這樣表麵的髒物就比較容易刮去了。接著再用,白酒跟淘米水各自再搓洗一遍,這樣大腸裏的異味就能除的差不多了。

洗豬大腸是件費力的活,田氏邊洗邊叨叨,“都不曉得能不能吃,還得費這些事去洗,要是燒出來臭不可聞,回頭不還得倒嘍!”

李氏幫著麥芽說話:“哎呀,不就是洗個豬大腸嘛,你就是話多,你要不想洗,就放著,等會我一個人就能幹了,你負責給我打些水就成,麥芽燒菜咋樣,你不比我清楚?那臭豆腐,可臭了吧?我瞧你不還是照樣吃的香!”

田氏被她這一通給埋汰的,都不知道說啥好了。李氏在幫著自己的閨女,她還能說啥呀?不過,有了這麼位婆婆,麥芽倒是有福了。

麥芽也聽見李氏的話,衝著她們笑了笑,轉身又進了廚房,這幾天,她淨在廚房轉悠了。

忙忙碌碌中,幾天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這天傍晚吃晚飯的時候,田氏把家裏的錢罐子抱出來,元青也把這些日子賣黃鱔的錢一並拿了出來,幾個人坐在院子的大樹下,算帳。

最後總的加一起,一共有十幾兩銀子之多,也算很不錯了。

田氏把銀子一股腦的交給了李元青,李氏一愣,忙道:“大妹子,你這是幹嘛呢?”

田氏衝她直擺手,“行啦,你別跟我瞪眼珠子,先前我家蓋房子,不是也把你家掏空了嗎?這會你們要蓋房子,我不也得學你嗎?再說了,我還指望你趕緊把房子蓋好,這樣兩個小娃也能把親事定下,隻要他們兄妹倆有一個人,親事有了著落,我也算安心了,今年再給他爹上墳時,我也有臉見他了。”

見她說的眼淚汪汪,李氏也不好再說什麼。

李元青道:“嬸子,這些錢算我借你們的,等過年賣了兩頭豬,就還上。”

冬生不悅道:“還什麼還,你家日子要是過不好,我可不把妹妹嫁給你!”

聽他說的過了,田氏忙嗬斥他。咋啥話都敢說哩!元青臉又紅了,十幾歲的少年娃,臉皮薄的很。麥芽卻不同,她前世聽的多,看的多,見的也多,所以不是很在意。

也是這兩家人關係好,要是擱在外麵,誰也不敢亂說的。

冬生知道自己講的太過了,嘿嘿的直笑,不好意思的撓撓頭,不再吭聲了。

有了錢,有了主意,李家的房子也得盡快蓋起來才是。

此番,又是一通張羅,期間錢滿倉家的小兒子辦了滿月酒,村裏的老老少少都請了去,二妞的親事也定下了,雙方定下了親事,明年開春就娶二妞過門,這日子定的有些急了,可也沒人反對。

還有就是,村裏唯一的祠堂也修好了,至於那位老夫子,卻遲遲未到。

又下過一場秋雨,氣溫降了不少,都穿上了長衣長褲,就算大中午的,太陽也暖洋洋的,沒什麼熱意了。

錢家的滿月酒不說也罷,也就是擺擺酒席,因為忙不過來,田氏跟李氏都被請了去幫忙,還從各家借了碗筷,桌椅板凳什麼的,也從田家借了不少的瓦盆裝東西。

左右都是酒宴,也沒什麼好說的,倒是二妞的定親宴,還非說不可。

按照榆樹村的風俗,定親那天,男方得帶一隻大公雞,一隻大公鵝,還得準備些不少的彩禮,這些彩禮中,錢是必不可少。麥芽偷偷問過二妞,她說那邊彩禮也不算少了,五兩銀子呢。

那邊給彩禮,等成親的時候,黃家也得賠不少的嫁妝,這樣女兒嫁過去才不會被人瞧不起。

望門樓是這邊對定親的統稱,男方先帶著東西過來,回頭再接上黃家的女眷親戚,到男方家裏看看,俗稱就是望門樓子,女方親戚們去看看男方家的底子究竟咋樣,不過,既然看了,就等於兩家的親事定下了,再沒有可回旋的餘地,要真回旋了,那兩家可就鬧的難看了。

黃家望門樓子那天,二妞非要把麥芽跟林翠都拉上,按道理說,她倆不是黃家的親戚,是不該去的,可經不住二妞的苦勸,再說她也沒多的姊妹,她倆心一軟就同意了。回到家,可沒少被田氏說道。

定親那日,天氣好的很,一大早,林翠就到田家把麥芽拽走了。

田氏也得去黃家幫忙,家裏就留著冬生跟元青在那忙活,快到黃家時,她又順道把李氏也叫上。

反正村子裏的人就這樣,誰家要有個事,全村人都會去幫忙,盡管有時隻是去湊個熱鬧,添個人頭,可也是一種感情,不是嗎?

到了黃家,屋子裏已經坐了不少人,院子裏也有人,黃氏跟幾個婆娘在廚房裏忙著,也沒顧上招呼她們。

這些人麥芽都不認識,瞧見他們來了,不少人都在問,是誰家的姑娘,誰家的女娃子。

林翠不等她們有機會追問,已經拉著麥芽跑進二妞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