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離
楊家村的小楊養豬,名字叫大虎,所以全村人都善意的戲謔稱他為養豬大戶。這其中的含義還有點恭維的意思,就是說希望楊大虎不管你做什麼,哪怕是養豬,也要養出個規模,養出個風格,至少在數量上要多,場麵上要大,最主要的落腳點就是錢也要賺的多,"大戶"這個詞語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楊大虎知道全村上下常住的鄉親們平均的文化水平也不會高於小學,大家怎麼可能就知道"大戶"的準確含義,但都是好心,所以楊大虎就笑納了,其實就算不笑納也奈何不了這群鄉親們,誰讓自己的父親楊山林"二"呢,通俗點說就是傻,也不是智力缺陷的那種傻,在楊大虎看來,就是過於善良了,整天就是那一付好說話的笑麵孔,別人有事,求到頭上,即便家裏這邊著了火,也能馬上撂下就跟人走了。
好多十幾歲的孩子都知道楊山林的"二",見楊山林手裏有錢,或者有好吃的,就裝作哭天抹淚的和這個楊大大說:"大大,我的錢偷了,是我娘讓我出來打醬油的,我不敢回家了,回家我娘能打死我。"楊山林二話不說,立馬就把錢掏出來,給了那孩子,並且百般安慰。
其實如果隻有一次,隻是那一個孩子,楊山林信了,也不算過分,畢竟有幾個成年人會懷疑一個孩子呢,關鍵是在於,總是不斷湧現出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丟錢理由,楊山林也是義無返顧的相信了。
楊大虎的老娘每次都要痛罵這是避免不了的,本來家裏就不寬裕嗎,不然還養著這幾頭臭烘烘的豬幹嘛?有時連楊大虎也看不過去,對他父親說:"老爹,你下回長個心眼好不好,哪有那麼多丟錢的孩子,他們都是騙你的。"
楊山林就認真的說,那你是沒看到,那孩子哭得可慘了。楊大虎不服氣,問道:"那你看見眼淚了嗎?"楊山林就有點火了,吵吵道:"那你小時候傷心還就是幹嚎呢,也沒見你落淚啊,難道你也是騙你爹的?"楊大虎一擺手,搖搖頭說道:"行行行,就算我沒說,你有錢就繼續給,我也別指望賺錢找老婆,你也別指望抱孫子了。"
楊山林就也不惱了,就嘿嘿一笑,說:"我兒子能幹有出息啊,你看看,村裏誰家有我家的豬多啊,那都是錢呢,我兒子不用我給他賺錢,照樣能找媳婦生娃子。"這高帽帶的有點歪,不過楊大虎還是覺得比較受用,得意的輕哼一聲就算了。
楊大虎原來也不養豬,他和東邊鄰居家的張海青一樣,都在縣裏的讀寄宿高中,那個時候學校是周末休息兩天,楊大虎和張海青就一人騎一輛自行車,徜徉在楊家村到縣城的那條不算平淡的土路上。
楊大虎覺得高中的三年是自己一生中最快樂的三年,情竇初開,又有自己喜歡的女孩張海青相伴,那日子過的像箭一樣快。但去年高考,楊大虎落榜了,自己心儀的女孩子張海青順利的考入了大城市的一所重點大學。
張家本來就是張揚的人家,女兒有了出息,當然要大擺筵席顯擺一番,作為鄰居的楊家表麵是替張家歡天喜地,心裏卻不舒服的要命。
其實也不是沒有預料到這個結果,兩家幾十年的鄰居了,兩個孩子也是大家看著長大的,楊大虎天生就有點憨厚,一看就不像都市的材料。張海青就不一樣了,這女孩子長得苗條漂亮,乖巧懂事,雖然話不多,但是見了熟悉總是甜甜的笑,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用她老爹張新銳的話說:"我這閨女,要是有一回沒考第一,飯都吃不下,覺也睡不得。"
這話雖然有點誇張,楊大虎也可以證實張海青的確考過第二、第三,但不管怎麼說,張海青就是讀書的料,農村的孩子沒有幾個能和她比的。
張海青他爹張新銳吹牛的功夫大家也早已習以為常了,這男人和一般的鄉下男人不同,從不甘心在家裏守著一畝三分地,從年輕的時候就往城裏跑,做各種買賣,也開過廠子,不過雖然頭腦挺靈光的,但是可能是時運不濟,折騰了十多年,也沒有賺到什麼錢,好在媳婦海紅是個嫻熟能幹的女人,沒抱怨自己男人不守業天天在外麵瞎跑,也沒抱怨自己男人折騰了這麼多年也沒賺下錢,隻是默不作聲的在家辛苦勞作,不但讓全家溫飽,而且也靠種植養殖攢下了一點小錢,在村裏也算富裕戶了。
楊大虎養豬其實也是海紅嬸子的啟發。楊大虎和張海青玩到大,大家都知道他倆關係好,青梅竹馬的,大家也沒少拿他倆開玩笑,可是自從張海青去了大城市上學了,楊大虎開始養起豬來,就再也沒人開這種玩笑了。之後海紅嬸子有時還嬉笑著說:"看看,這大虎幹活有板有眼的,真的是過日子人,給我做女婿我是一百個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