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喚醒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他們開始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一些愛國誌士認識到:要救國,隻有維新;要維新,隻有學外國。以康有為等人創辦的強學會為標誌,愛國救亡運動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開展起來。於是,親政以後的光緒帝準備召見康有為,商量變法事宜。而榮祿等人說康有為根本不夠資格直接拜見皇上,請求皇上讓他們自己來處理就行了。榮祿對康有為一向甚為痛恨,他曾公開對人說:“康有為設立保國會,現在許多大臣還沒有死,就是亡國也不勞他來保。他如此狂妄,非殺不可!”
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正月初三下午,總署大臣李鴻章、翁同龠禾、榮祿等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召見了康有為。這實際上是一次大論戰。當談到變法問題時,榮祿先發製人,態度冷傲地說:“祖宗之法不可變!”康有為早有準備,麵色從容地反駁道:“任何事都得因此變通。就拿總署這個衙門來說吧,祖宗當年就沒有設過,現在則增設了。形勢不同,這種變化是免不了的。”榮祿被康有為駁斥得啞口無言。這次召見,從午後三時直到黃昏,榮祿對康有為抱有極大的政治偏見,沒等接見完畢,便先行告退了。
同年四月,康有為在北京成立“保國會”,宣傳保國、保種、保教,榮祿大加詆毀,攻擊康有為“僭越妄為,非殺不可”,要康有為“小心腦袋”。
同年六月,“百日維新”開始,榮祿等人與慈禧密謀策劃扼殺維新運動,先由慈禧逼迫光緒帝罷免其老師及親信翁同龠禾。慈禧罷免翁同龠禾後,很想讓榮祿入軍機處,而榮祿很會察言觀色,並懂得兵權的重要性。所以榮祿極力推辭,他冠冕堂皇地說:“去一漢員,仍宜補一漢員。”他推薦王文韶入總署,他自己則乘機代替王文韶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把持軍事大權。這樣,榮祿輕而易舉地節製了北洋三軍(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聶士成的武毅軍、董福祥的甘軍),並被授予大學士銜,成了權傾內外的重臣。
就在這個時候,榮祿等人已經開始策劃廢黜光緒的問題。榮祿再三懇請慈禧再一次出來“垂簾聽政”。慈禧一方麵躍躍欲試,另一方麵又不無顧忌地說:“我不是想躲在頤和園裏享受,隻是怕人家又要嘲笑我好攬大權了。”榮祿則諂媚討好地說:“所謂‘攬權’,是對臣下講的,怎麼能指太後呢?明白事理的人不會說這種話,說這種話的人無足輕重。”
榮祿曾遍邀王公大臣聯銜懇請慈禧垂簾訓政,其目的是造成一個聲勢煊赫的籲請慈禧垂簾的運動,以便上下勾結,奪取光緒帝的皇權。雖沒有達到目的,但他這些邀寵的舉動,使慈禧更加寵信他了。
戊戌年六月,頑固派諸大臣見光緒廢科舉、興學校,又聽說要裁撤衙門,都感到非常恐懼,紛紛勸榮祿設法阻止。而榮祿卻笑著說:“等到他們鬧到剪辮子的時候,自然有辦法,這個時候你們就這麼著急幹什麼!”榮祿的一席話表明慈禧一黨早已打定主意,隻等一有時機,就立即撲滅新政,取代光緒。